首页 > 全部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

本单篇文档共7598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公共课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模拟试卷 5493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8.80
收藏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下列科学发现中,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的不包括 ( )(B)

A. 细胞学说

B. 狭义相对论

C. 生物进化论

D.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

2.下列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A. 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 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 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解析: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包括:(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是 ( )(B)

A. 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

B.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 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

D. 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

解析:唯物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二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

A.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在一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 ( )(C)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主要方面

D. 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

A. 尊重客观规律

B. 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C. 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D.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解析: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C)

A. 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 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

C. 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D. 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

解析:在哲学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认识论派别,主要有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先验论以及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8.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做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B)

A. 唯理论的错误

B. 经验论的错误

C. 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解析: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做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

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A. 真理具有相对性

B. 真理具有客观性

C. 真理具有主观性

D. 真理具有绝对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属于需要识记的内容,请考生熟记此知识点。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 ( )(D)

A. 实事求是

B. 理论联系实际

C. 解放思想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11.下列各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 )(A)

A. 哲学

B. 物理学

C. 数学

D. 语言学

解析: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它们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等,它们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12.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 )(B)

A. 意识形态划分法

B.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C. 文化形态划分法

D. 政治形态划分法

解析:人类社会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巨系统。我们可以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需要,运用不同标准划分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解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这种观点是说 ( )(D)

A. 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解析: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既定的历史条件的制约。

15.具体劳动 ( )(C)

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 创造剩余价值

解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其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6.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 )(D)

A. 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B. 价格总是低于价值

C. 价格总是等于价值

D.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解析:随着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受价值所制约,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7.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 ( )(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超额剩余价值

D. 平均剩余价值

解析: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目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18.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C)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59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4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