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C)
A. 培根和洛克
B.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C. 斯密和李嘉图
D. 圣西门和傅立叶
解析: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B)
A. 自我批判
B. 与时俱进
C. 不迷信权威
D. 批判与继承的统一
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哲学上的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B)
A. 世界的物质性
B. 世界的统一性
C. 世界的可知性
D. 世界的多样性
解析: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或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一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相互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这种哲学就是二元论。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 )(B)
A. 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 对立统一的观点
D. 辩证否定的观点
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发展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 )(A)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唯物辩证法
C.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 质量互变规律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D)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D. 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解析: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是: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7.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 )(A)
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B. 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C. 相互依存的关系
D. 相互作用的关系
解析: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之一就是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它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
8.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抽象、具体、再抽象
D. 分析、归纳、综合
解析: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 ( )(C)
A. 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 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 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解析: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就是说,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义符合客观实际。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结果都是客观实在,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0.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这说明 ( )(C)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真理的价值突出地表现为它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本题题干中描述的正是这个观点。
11.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C)
A. 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
B.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
C.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D. 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
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
A.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 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任何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产生的。
13.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C)
A. 基本动力
B. 最终动力
C. 直接动力
D. 唯一动力
解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个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14.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A)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B.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 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解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关于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片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否认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
15.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B)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剩余价值
解析: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物品,也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16.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体现了货币的 ( )(C)
A. 贮藏手段职能
B. 支付手段职能
C. 世界货币职能
D. 流通手段职能
解析:本题是对货币各职能概念的考查,题干所述即为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17.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A)
A. m:v
B. v:m
C. m:(c+v)
D. (c+v):m
解析: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剩余价值率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95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