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 ( )(A)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必须反对的两种倾向是经验主义和 ( )(B)
A. 相对主义
B. 教条主义
C. 绝对主义
D. 折衷主义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A. 不可逆性
B. 客观实在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解析: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义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由此可见,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4.时间和空间是 ( )(C)
A. 物质的本质特性
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 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
解析: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
5.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 ( )(B)
A.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 辩证否定的原理
C.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 对立统一的原理
解析: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否定什么和肯定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
6.解放思想的目的是 ( )(C)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开动脑筋
C. 实事求是
D. 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 ( )(A)
A. 缺乏实践的观点
B. 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 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 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解析: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缺乏实践的观点。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C)
A. 前者源于书本,后者源于实践
B. 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
C. 前者反映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D. 前者来源于直接经验,后者来源于间接经验
解析:感性认识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是在实践中反映客观事物的开始,是对认识对象最直接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9.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这说明任何真理都具有 ( )(B)
A. 全面性
B. 相对性
C. 绝对性
D. 客观性
解析: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展。(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C)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
11.生产力系统的准备性因素主要是指 ( )(A)
A. 教育
B. 劳动资料
C. 预测决策
D. 自然科学
解析: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主要指教育。
1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 )(A)
A.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理解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
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 )(C)
A. 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B. 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C. 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D. 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这个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属于需要领会的内容,请考生灵活性地学习和掌握此知识点。
14.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是 ( )(B)
A. “一切为了群众”
B.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 “一切依靠群众”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也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
15.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 ( )(A)
A. 商品的社会价值
B. 商品的个别价值
C. 商品的生产价值
D. 商品的劳动价值
解析:商品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而商品的个别价值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16.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 ( )(A)
A. 带来剩余价值
B. 买到生产资料
C. 买到生活资料
D. 实现价值
解析: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媒介的作用,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由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然后再将商品卖出,换回更多的货币,实现了价值的增殖。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可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B)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资本积累规律
D. 平均利润规律
解析: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资本通过组织雇佣劳动进行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98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