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单项选择题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 )(C)
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 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也因此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2.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 )(A)
A. 社会理想
B. 道德理想
C. 职业理想
D. 生活理想
解析: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它贯穿于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之中,决定和制约着它们的发展和实现程度。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D)
A. 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物是感觉的集合
D. 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 )(A)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唯心主义的观点
解析: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D)
A. 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B. 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D.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解析: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取得成功。如果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各种不同的矛盾,那就必然失败。
6.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B)
A. 学习科学理论
B. 人的社会实践
C. 了解实际情况
D. 制定周密计划
解析: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7.“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这是一种 ( )(D)
A. 辩证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 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解析: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这就在认识论上坚持了反映论的原则。就一切唯物论的认识沦都是反映论这点而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基本立场是正确的。但由于这种唯物论具有形而上学的局限性,不懂得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性意义,所以,旧唯物主义未能从根木上解决认识的本质问题。
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C)
A. 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
B.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C.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解析:在哲学史上,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感性经验是靠不住的。题干所述符合唯理论的观点。
9.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 )(C)
A. 辩证法观点
B. 形而上学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唯物主义观点
解析: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否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把人的认识说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主观自生的,否认客观真理。
10.“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 ( )(C)
A. 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主要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马克思曾提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1.生产方式包括 ( )(C)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
解析: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层次不包括 ( )(D)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上层建筑
D. 生产资料
解析:人类社会有三个基本层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一对矛盾,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又和上层建筑构成一对矛盾。
13.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C)
A. 政治标准
B. 思想标准
C. 经济标准
D. 文化标准
解析:阶级的定义表明,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些经济集团,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不能用政治标准和思想标准划分阶级。
14.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
A.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B. 一元论和二元论
C. 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D. 唯理论和经验论
解析: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15.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 ( )(D)
A.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剩余劳动
C.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D.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
解析: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在于揭示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
16.价值规律是 ( )(B)
A. 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解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32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