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普通逻辑)模拟试卷21
单项选择题
1.传统逻辑通常是指由______于公元前4世纪所创立的。 ( )(A)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弗兰西斯.培根
D. 赫拉克利特
解析:逻辑学按其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其中传统逻辑常指由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4世纪所创立的。
2.若所有S都是P,则S与P之间可能有的关系用欧拉图可表示为 ( )
(B)
A.
B.
C.
D.
解析:a,b两个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完全相同,即所有的a都是b,同时,所有的b都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a、b两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但是有的b不是a,那么a与b之间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3.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定义是 ( )(B)
A. 实质定义
B. 语词定义
C. 形式定义
D. 同义定义
解析:本题是对语词定义概念的考查。所谓语词定义,就是说明或规定语词意义的定义。
4.在“有的S是P”这个特称肯定判断中,量项“有的”的逻辑含义是_______的意思。 ( )(C)
A. “一部分”
B. “少数”
C. “至少有一个”
D. “大多数”
解析:特称量项“有的”和日常语言中的“有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作为逻辑上的特称判断,当我们断定“有的S是P”,就是断定存在S是P,或者说有S是P;至于量上的多少则没有断定,可多可少,至少有一,也可以是全体。
5.SOP和SIP具有 ( )(D)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差等关系
D. 下反对关系
解析:下反对关系存在于I和O之间。具有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可以同真、不能同假,即其中一个判断真,另一个判断真假不定;其中一个判断假,另一个判断一定真。所以SOP和SIP存在下反对关系。
6.若“并非所有的花都是红的”这一断定为真,则下列为真的判断是 ( )(B)
A. 有的花是红的
B. 有的花不是红的
C. 并非有的花是红的
D. 并非有的花不是红的
解析:“并非所有S是P”等值于“有些S不是P”。所以“并非所有的花都是红的”等值于“有的花不是红的”。
7.某司机违章,警察说:“对你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我不同意。”按照司机的说法,以下各项中他必须同意 ( )(D)
A. 扣照,但不罚款
B. 罚款,但不扣照
C. 既不扣照,又不罚款
D. 如果不能做到既不扣照,又不罚款,那么就既扣照,又罚款
解析:警察所言的判断形式为“要么扣照,要么罚款”。司机说“不同意”,意为警察所言为假,就是并非“要么扣照,要么罚款”。与选项D的判断形式等值,而与选项A、B、C的判断形式不等值。
8.在A、E、I、O四种判断中,不能进行换位推理的有 ( )(D)
A. A判断
B. E判断
C. I判断
D. O判断
解析:O判断不能换位,因为O判断的主项是不周延的,如果换位,前提中O判断的主项作为结论中否定判断的谓项就是周延的,这样,就会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9.遵守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是三段论有效的_____条件。 ( )(C)
A. 充分
B. 既充分又必要
C. 必要
D. 不充分又不必要
解析:遵守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只是构造正确三段论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违反三段论各格具体规则中的任何一条,三段论就一定是不正确的。但不违反三段论各格的具体规则,三段论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10.“有的S不是P,因为有的S是M,而所有的P都不是M”。这一三段论有效式是 ( )(A)
A. EIO式
B. AEE式
C. EAO式
D. AOO式
解析:题干中的三段论可以整理为“所有的P都不是M,有的S是M,所以有的S不是P。”这是一个EIO式。
11.“如果桥梁被水冲坏,则汽车不能按时回来。现在桥梁没有被水冲坏,所以汽车应该能按时回来。”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________式。 ( )(C)
A. 正确的否定前件
B. 错误的肯定前件
C. 错误的否定前件
D. 正确的肯定前件
解析:题干的推理形式是“如果p,那么q;并非p;所以,并非q。”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推理。
12.由“他可能是班长或者体育委员”推出 ( )(A)
A. 他可能是班长或者可能是体育委员
B. 他一定是班长
C. 他可能是体育委员
D. 他既是班长又是体育委员
解析:包含复合判断的模态判断之间,有的存在着等值关系,常见的如:“必然(p并且q)”等值于“必然p并且必然q”,“可能(p或者q)”等值于“可能p或者可能q”等。“他可能是班长或者体育委员”等值于“他可能是班长或者可能是体育委员”。
13.类比推理是一种______推理。 ( )(A)
A. 或然性
B. 必然性
C. 个别到一般的
D. 结论未超出前提范围的
解析:类比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如果其前提真,则结论仅仅是可能真。因此,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性推理。
14.“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有阶级性。比如语言现象就是没有阶级性的,而语言现象是社会现象。”这一论证是( )(A)
A. 直接论证
B. 间接论证
C. 归纳论证
D. 反证法
解析:直接论证是使用真实的论据直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无论是演绎论证,还是归纳论证,都属于直接论证。本题运用演绎推理的方式从正面论证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有阶级性”。
15.如果一个论证中引用了假说作论据,那么该论证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C)
A. 论据虚假
B. 推不出
C. 预期理由
D. 循环论证
解析:本题是对“预期理由”这一逻辑错误基本知识的考查,属于识记的内容。用尚未验证真实性的判断作论据来进行的论证是不能成立的。从逻辑上分析,是犯了“预期理由”的错误。
双项选择题
16.“中国人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中,“中国人”是 ( )(A,C)
A. 集合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单独概念
D. 普遍概念
E. 负概念
解析:单独概念是外延只有一个对象的概念。普遍概念是外延包括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集合概念是由若干同类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非集合概念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所反映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负概念是反映刘’象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44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