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普通逻辑)模拟试卷12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是 ( )(C)
A. “刑名之治”
B. “两可之说”
C. “正名学说”
D. “谈辩”
解析:中国古代的名辩之学包含非常丰富的逻辑思想,先秦名辩之学是中国逻辑思想的萌芽。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著名“正名学说”,强调“名不正,则言不顺……”。
2.对于任一对象x,如果x属于B,则x也属于A;并且存在对象y,y属于A但是不属于B,则概念A与概念B具有 ( )(B)
A. 同一关系
B. 真包含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全异关系
解析:对于任一对象x,如果x属于B.则x也属于A;并且存在对象y,y属于A但是不属于B,则概念A和概念B具有真包含关系。
3.若概念S与概念P具有交叉关系,则能断定同时为真的是 ( )(C)
A. SAP与SEP
B. SAP与SIP
C. SIP与SOP
D. SEP与SOP
解析:若概念P和概念s存在着交叉关系,则SAP,SEP为假,SIP,SOP为真。
4.SAP与SEP之间的关系是 ( )(A)
A. 反对关系
B. 矛盾关系
C. 差等关系
D. 下反对关系
解析:反对关系存在于A和E之间。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即其中一个判断真,另一个判断一定假;其中一个判断假,另一个判断真假不定。
5.“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是有志气的”这一判断是 ( )(B)
A. 单称判断
B. 特称判断
C. 全称判断
D. 模态判断
解析:单称判断是断定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单称判断中一般不出现量项。全称判断是断定主项的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是断定主项至少有一个具有或不具有某性质的判断。
6.“p←→q”中p判断与q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 )(A)
A. 对称且传递
B. 非对称且传递
C. 反对称且传递
D. 禁对称且禁传递
解析:如果对于特定论域巾的任一对象x和任一对象y,若R(x,y)成立,则R(y,x)一定成立,那么称关系R为该论域上的对称关系。如果对于特定论域中的任一对象x,任一对象y和任一对象z,若R(x,y)和R(y,z)成立,则R(x,z)一定成立,那么称关系R为该论域上的传递关系。p判断与q判断是对称且传递的等值关系。
7.如果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为A判断,则三段论的两个前提必为 ( )(A)
A. A判断
B. E判断
C. I判断
D. O判断
解析:题干中结论为A判断,根据三段论的规则“如果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推出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判断。根据“如果前提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是特称的”,推出两个前提都是全称判断。
8.直接推理(D)
A. 换质法推理
B. 换位质推理
C. 换质位推理
D. 换位法推理
解析:换位法是通过交换前提中主、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直接推理方法。换位法的规则之一是: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的谓项和主项。
9.已知“p→q”为假,则 ( )(B)
A. p真q真
B. p真q假
C. p假q假
D. p假q真
解析:“p→q”的真值特征是:只有在p真q假时,“p→q”才假,其他情况下“p→q”均为真。
10.“因为aRb,所以bRa。”这一推理式是 ( )(A)
A. 对称关系推理
B. 禁对称关系推理
C. 传递关系推理
D. 禁传递关系推理
解析:对称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对称性进行的推理。如果以R表示对称关系,则对称关系推理的一般形式是:aRb,所以,bRa。
11.“真金不怕火炼。”如果该断定为真,则合乎逻辑推论的为 ( )(A)
A. 怕火炼的一定不是真金
B. 不是真金,就一定怕火炼
C. 只有真金,才不怕火炼
D. 不怕火炼的一定是真金
解析:题干“真金不怕火炼”可以变形为“如果是真金,就不怕火炼”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根据其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12.就两校的学生人数看,A、B两校都比C、D两校规模大,要断定E校的学生人数比D校的学生人数多,就需要加上条件 ( )(A)
A. E校的学生人数比A校多
B. A校的学生人数比B校少
C. C校的学生人数比D校少
D. C校的学生人数比E校少
解析:由题干可知A大于C,A大于D,B大于C,B大于D。由于大于是传递关系,只要E大于A或者E大于B就能断定E大于D。
13.“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此观点最有可能的前提是 ( )(D)
A. 许多人除非自卫,否则不会杀死野生动物
B. 被猎获的动物大部分是弱小动物
C. 当其他食物缺乏时,野生动物会偷吃庄稼
D. 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解析:为了确保运用推理获得真实结论,必须满足两条:(1)推理有效。(2)前提真实。只有在“当野生动物过多时,减少其数量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前提下,才能认为打猎不仅无害于动物,反而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根据其他选项都无法得出这一结论。
14.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儿子的回答与下面哪项有同样的逻辑错误? ( )(B)
A. 你有作案时间,罪犯不是你是谁
B. 我不是领导干部,为什么要我廉洁奉公
C. 没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故有文化的军队一定不愚蠢
D. 他外语很好,一定能当个好翻译
解析:设“想当翻泽”为p。“学好外语”为q,那么题干可以表述为:如果p,那么q;非p;所以非q。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规则。
15.如果甲、乙两灯都亮,那么丙灯就一定亮;但是丙灯没有亮,由此可见 ( )(D)
A. 甲乙两灯都没有亮
B. 甲灯亮,但是乙灯没有亮
C. 乙灯亮,但是甲灯没有亮
D. 甲乙两灯至少有一个没有亮
解析:题干中的推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即“甲乙两灯都亮,丙灯一定亮”。“丙灯没有亮”为否定后件式。结论应否定该推理的前件,即甲、乙两类至少有一个没有亮。
双项选择题
16.当S与P具有什么关系时,SAP和SIP都为真? ( )(A,B)
A. S与P是同一关系
B. S真包含于P
C. S真包含P
D. 交叉
E. 全异
解析:根据教材第111页图表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85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