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大学语文 >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51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51

本单篇文档共7910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公共课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大学语文 模拟试卷 4153人下载
价格: 0.80 原价:¥9.00
收藏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51

单选题

1.在阐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道理时,庄子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等,这属于 ( )(B)

A. 演绎法

B. 例证法

C. 三段论

D. 概括法

解析:例证法是指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 庄子列出“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观点后,用“四海之在天地”, “中国之在海内”加以论证,属于例证法。答案为B。

2.“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A. 借代

B. 反讽

C. 比拟

D. 比喻

解析:“当轴”比喻“掌权的人”。所以“当轴”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答案为D。

3.根据《咬文嚼字》文中的论述,作者是否认可咬文嚼字的观点? ( )(D)

A. 不认同

B. 没有表态

C. 无所谓

D. 认同

解析:文章第二部分,作者为通常被视为贬义的“咬文嚼字”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答案为D。

4.庄子用“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D)

A. 例证法

B. 演绎法

C. 对比法

D. 类比法

解析:在《秋水》中,为了阐发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道理,庄子连续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人卒九州”等事物,同时又列举了“礨空之在大海”、“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等事物;但对论点来说,前者是事例,后者是比喻,所以前者用的是例证法,后者用的是类比法。答案为D。

5.《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 )(A)

A. 韩愈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柳宗元

解析:本题为识记题,《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韩愈。答案为A。

6.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 ( )(C)

A. 《冯谖客孟尝君》

B. 《垓下之围》

C.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 《西湖七月半》

解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则故事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答案为C。

7.《马伶传》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主要启示是( )(A)

A. 深入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B. 善于模仿是艺术创造的根本途径

C. 刻苦磨炼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D. 耻居人下是最可贵的从艺精神

解析:马伶拜当朝宰相顾秉谦为“师”的经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答案为A。

8.《香市》开头对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描写,属于 ( )(D)

A. 环境描写

B. 人物描写

C. 事件描写

D. 场面描写

解析:《香市》开头写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方法:先总写一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层次十分清楚。答案为D。

9.散文《纪念傅雷》的行文线索是 ( )(B)

A. 笑

B. 怒

C. 悲

D. 哭

解析:《纪念傅雷》中,作者回忆与傅雷的交往时,突出写了傅雷的三次发“怒”,其行文线索是“怒”。答案为B。

10.《我与地坛》中“春天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这种表达方式是 ( )(C)

A. 对比

B. 侧写

C. 类比

D. 象征

解析:“春天应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其表现手法不是比喻,而是类比。类比手法的运用,打开了读者相似联想的闸门,使作者将抽象的人生感悟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感悟,同时增加了文章的含蓄美。答案为C。

11.诗歌《湘夫人》中的一对神仙眷侣是 ( )(A)

A. 湘君和湘夫人

B. 洞庭君和洞庭夫人

C. 屈原和屈原夫人

D. 唐玄宗和杨玉环

解析:湘君、湘夫人是传说中湘水的一对神仙眷侣。答案为A。

12.《饮酒(其五)》中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句子是 ( )(B)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解析:“心远地自偏”意谓只要心志高远不受尘俗的干扰,住地尽管处于喧闹之中,也能像在偏僻安静之处一样。强调出“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答案为B。

13.《长恨歌》中“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情景交融方式是 ( )(B)

A. 自然天成

B. 融情入景

C. 移情于景

D. 因情造景

解析:《长恨歌》的抒情手法丰富多样,或借比喻抒情,或借举止抒情,或融情入景,或移情于景。融情入景,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移情于景,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答案为B。

1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故国”是 ( )(C)

A. 南宋

B. 后蜀

C. 南唐

D. 北宋

解析:“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这里指南唐故土,主要指故都金陵。答案为C。

15.“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中的“梧桐半死”比喻 ( )(C)

A. 梧桐只死了一半

B. 人的生命苦短

C. 作者丧偶之痛

D. 作者年岁已高

解析:“梧桐半死清霜后”:“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作者以半死梧桐喻丧偶之痛。答案为C。

1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上片中词人用以自喻的事物是 ( )(C)

A. 风雨

B. 落

C. 蛛网

D. 飞絮

解析:“画檐蛛网”是作者的自喻。希望能多留住些春意,而春意象征着国家抗金,春意的昂扬和永驻象征着抗金形势的永盛与永久,在这里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激情。答案为C。

17.下列诗篇,表达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情怀的是 ( )(B)

A. 闻一多《一句话》

B. 徐志摩《再别康桥》

C. 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

D.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再别康桥》是1928年徐志摩出国讲学、再度游览剑桥后所写的著名诗篇,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答案为B。

18.在《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五组对应比喻意象中,与“常春藤”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是 ( )(C)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91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5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