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3
单选题
1.下列《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明论点的是 ( )(D)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
解析:《寡人之于国也》一文采用了类比法阐明论点。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差别;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答案为D。
2.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A)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对比法
D. 类比法
解析:A项在文中多数段落都用了,B项只在文中第六段用到,C、D项在极个别地方用到。答案为A。
3.《吃饭》一文中,“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A. 吃饭是头脑充实的基础,吃饭发展了头脑
B. 头脑高于肠胃
C. 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都与肠胃(吃饭)紧密相关
D. 头脑与肠胃平等
解析:这里要用哲学知识分析“头脑”与“肠胃”之间的关系,吃饭是物质需要,是第一需要,是头脑充实的基础;头脑的活动属于精神活动,是第二需要,是在物质基础上的更高级的活动。反映这一哲学关系的是A项。答案为A。
4.《垓下之围》中,项羽三次说“天之亡我”,主要表现了他性格上的 ( )(A)
A. 穷途末路,尚不觉悟
B. 自矜武功,奋其私智
C. 英勇善战,无愧“霸王”之号
D. 多情多义,力不从心
解析: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艺术加工。如:“天之亡我”在项羽口中先后三次重复出现,充分表现出项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答案为A。
5.《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 ( )(D)
A.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B.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 其莳若子,其置若弃
D.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文中指出:“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由此可以判断出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答案为D。
6.《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总体上采用的表达方法是 ( )(A)
A. 类比
B. 烘托
C. 象征
D. 反衬
解析:《种树郭橐驼传》这篇人物传记带有寓言性质,本文说理,总体上采用类比方法。答案为A。
7.《秋夜》中,象征着遭受蹂躏却抱有希望的弱者,并寄予了作者深切同情的是 ( )(C)
A. 夜的天空
B. 枣树
C. 小粉红花
D. 小青虫
解析:A项是黑暗现实的意象;B项是坚韧战斗精神的意象;D项是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的意象,是作者所敬奠的对象。答案为C。
8.《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 )(B)
A. 故居
B. “长宜子孙”四个字
C. 亡姐
D. 爱尔克的灯光
解析:《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散文抒写了巴金见到故居时的复杂心情和联翩思绪。故居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索。答案为B。
9.《哭小弟》中使主题升华的关键转折句是 ( )(C)
A. 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
B. 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
C.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D. 历史正是由这些人写成的
解析:《哭小弟》赞美了小弟的无私奉献精神,表达出作者对小弟早逝的深沉悲痛。但是,作者不止对“小弟”一个人惋惜,同时希望像小弟这样“迟开而早谢”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有所改变。因此,本文使主题升华的关键转折句就是“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答案为C。
10.《我与地坛》“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C)
A. 肖像描写
B. 行为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细节描写
解析:史铁生通过三种方式来展现母爱的深挚。一是无声的行动描写:二是借“我”之口进行直接心理描写。如:她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惊恐”、“祈求”和不断地自我安慰;三是侧面烘托。答案为C。
11.《湘夫人》一诗,从内容上讲是一首 ( )(B)
A. 叙事诗
B. 爱情诗
C. 民歌
D. 格律诗
解析:A项是就诗体而言的,B项是就内容而言的,C项是就本源而言的,D项在先秦时还没有出现。答案为B。
12.下列《陌上桑》诗句中,采用正面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的是 ( )(B)
A. 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B.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C.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D.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解析:“盈盈”指走路时的体态、姿势。步,指行走。“公府步”即官步,由此可以判断出B项属于正面描写。答案为B。
13.下列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诗句中所用的动词,语带双关的是 ( )(D)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B. 江间波浪兼天涌
C. 寒衣处处催刀尺
D. 孤舟一系故园心
解析:选项D中的“系”语义双关。就船而言,是系岸不发;就心而言,是牵系不忘。答案为D。
14.下列诗句,词句中“君”为作者自指的是 ( )(B)
A.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D. 乃敢与君绝
解析:A项出白《短歌行》,“君”指渴望得到的贤才;B项出自《虞美人》,是作者自问自答。“君”字是自指;C项出自《摸鱼儿》,“君”指你;D项出自《上邪》,“君”指你。答案为B。
15.贺铸的《鹧鸪天》中,借象征抒情寓意的句子是 ( )(A)
A.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B.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C. 原上草,露初唏,旧栖新垅两依依
D.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解析:A项借象征抒情,B项借举止抒情,C项借景物抒情,D项借叙事抒情。答案为A。
16.《一句话》中用“霹雳”来隐喻 ( )(B)
A. 民众革命
B. 民众革命的巨大声威
C. 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
D. 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
解析:《一句话》大量运用了隐喻象征手法。其中,“火”隐喻民众革命,“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压,“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和反抗情绪;“火山”象征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象征民众革命的声威和力量。答案为B。
17.戴望舒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70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