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大学语文 >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9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9

本单篇文档共8476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自考类公共课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打包下载。
大学语文 模拟试卷 2324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7.00
收藏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9

单选题

1.在《秋水》中,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河水与海景的作用是 ( )(B)

A. 表现秋天河水的洪大和令人心喜的美丽

B. 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C. 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一眼看不到头

D. 表现河伯初次见到大海不禁被它所陶醉

解析:在《秋水》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作用是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答案为B。

2.体现蔡元培先生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理念的是 ( )(A)

A. 抱定宗旨

B. 砥砺德行

C. 敬爱师友

D. 做官发财

解析:一曰“抱定宗旨”,强调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非为做官致富,其中渗透着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理念。二曰“砥砺德行”,强调束身自爱,反对同乎流俗,蕴含着以德治校的思想,三曰“敬爱师友”,倡导以诚相待,道义相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礼义观念。答案为A。

3.下列属于钱钟书学术著作的是 ( )(A)

A. 《谈艺录》

B. 《谈文学》

C. 《写在人生边上》

D. 《围城》

解析:钱钟书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答案为A。

4.《论毅力》一文中,引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这里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C)

A. 归纳和演绎

B. 归纳和类比

C. 类比和对比

D. 类比和演绎

解析:对比法是将同一类别中具有不同乃至相反性质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彰显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通过相似性连类来认识事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论毅力》是善于运用对比、类比论证法的范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和类比。答案为C。

5.《张中丞传后叙》中“擅强兵坐而观者”的人是 ( )(C)

A. 张巡

B. 许远

C. 贺兰

D. 南霁云

解析:《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乞师的对象,就是“擅强兵坐而观者”的贺兰进明。答案为C。

6.下列作家,“词开豪放一派”的是 ( )(C)

A. 柳永

B. 李清照

C. 苏轼

D. 辛弃疾

解析:苏轼在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成就。散文自然畅达,随物赋形,如行云流水,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突破了唐五代以来的艳词藩篱,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答案为C。

7.《西湖七月半》“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C)

A. 比喻

B. 比拟

C. 排比

D. 层递

解析: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意思是文雅有趣的朋友来了,有名的歌妓也到了,酒杯碗筷安放好了,乐声、歌声也开始传出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答案为C。

8.下面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影响的文章是 ( )(A)

A. 《香市》

B. 《爱尔克的灯光》

C. 《秋夜》

D. 《哦,香雪》

解析:《香市》开头说往昔香市的主角是农民,结尾说重兴香市是由镇上的小商人发起,农民差不多没有来,这一今昔香市主角的转移,充分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从而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答案为A。

9.《哭小弟》中“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B)

A. 排比、对偶

B. 对偶、反诘

C. 反诘、排比

D. 对比、反诘

解析:对偶是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反诘是反问的意思,但又不同于反问,它有追问、责问的意味。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洒泪岂只为家痛;能娴科技,能娴艺文,全才罕遇,招魂也难再归来!”运用了对偶。“洒泪岂只为家痛”运用了反诘。答案为B。

10.《我与地坛》中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C)

A. 语言描写

B. 行为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细节描写

解析:借“我”之口进行直接心理描写:她整只“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惊恐”、“祈求”和不断地自我安慰;“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答案为C。

11.《湘夫人》中所渗透的屈原的主要精神是 ( )(C)

A. 对流放遭遇的忧伤

B. 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C. 对美好理想的执著

D. 对理想破灭的失望

解析:屈原在对祭祀乐歌的改写中,突出了神恋的真挚情谊,显然渗透进自己对遭受排挤、打击、流放的忧伤情绪和对社会理想、完美人格的坚执追求精神,而这也正是作品的思想意义所在,体现了屈原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答案为C。

12.《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 )(C)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D.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描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体现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心态。答案为C。

1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 ( )(C)

A. 反复歌唱爱情理想的长篇抒情诗

B. 如实描述历史故事的长篇叙事诗

C. 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长篇叙事诗

D. 叙事成分相当丰厚的长篇抒情诗

解析:《长恨歌》铺叙了唐玄宗李隆基宠幸贵妃杨玉环以及他们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它是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长篇叙事诗。答案为C。

14.以良辰美景抒写痛苦之情的诗词是 ( )(B)

A. 《早雁》

B.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 《湘夫人》

D. 《声声慢》(寻寻觅觅)

解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对景伤怀,表面上指良辰美景何时终了,实质上是哀叹亡国之痛何日了结。答案为B。

15.“原上草,露初唏”这一句是 ( )(B)

A. 借事抒情

B. 借景抒情

C. 借举止抒情

D. 借象征抒情

解析:“原上草,露初唏”,借景物抒情,既暗示夫人生命不永、逝世不久,又是实写坟场之杂草萋萋景象,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答案为B。

16.《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 )(B)

A. 借景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47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9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