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50
单选题
1.战国时期提出“民贵君轻”的人是 ( )(B)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庄子
解析: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答案为B。
2.下列属于史论的文章是 ( )(B)
A. 《秋水》
B. 《五代史伶官传序》
C. 《寡人之于国也》
D.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解析:A项、B项、C项、D项都属于散文,B项同时也是一篇史论。答案为B。
3.《容忍与自由》中多次所提到的《王制》,其出处是 ( )(A)
A. 《礼记》
B. 《易经》
C. 《尚书》
D. 《诗经》
解析:《王制》: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答案为A。
4.爱因斯坦提出“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的“奥秘”,这是他的 ( )(A)
A. 宗教感情
B. 政治思想
C. 人生理想
D. 思想道德
解析: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指的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而决不相信有万能上帝和死后灵魂的存在。答案为A。
5.《冯谖客孟尝君》写了三次弹铗、营就三窟,这种情节安排特点是 ( )(D)
A. 倒叙方式
B. 前后呼应
C. 抑扬交错
D. 一波三折
解析:《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以及为孟 尝君营就“三窟”,这种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答案为D。
6.《种树郭橐驼传》中与“养民”治国构成类比关系的种树原理是 ( )(C)
A.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B. 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D.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解析:《种树郭橐驼传》说理,总体上采用类比方法:用种树类比治民,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治民要“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答案为C。
7.在《先妣事略》中,作者所纪念的人是他的 ( )(C)
A. 父亲
B. 大姐
C. 母亲
D. 外婆
解析:《先妣事略》是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蕴含着对母亲深沉的悼念之情。答案为C。
8.《秋夜》的主要修辞手法是 ( )(B)
A. 比喻
B. 比拟
C. 排比
D. 对偶
解析: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是《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作品写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景物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答案为B。
9.《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 ( )(C)
A. 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 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 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
D. 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炉
解析:《爱尔克的灯光》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思绪翻滚,情感浓烈,充满动人力量。答案为C。
10.“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C)
A. 借代
B. 夸张
C. 比喻
D. 排比
解析:“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的精神。答案为C。
11.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A. 《诗经》
B. 《楚辞》
C. 《乐府诗集》
D. 《古诗十九首》
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篇诗歌。答案为A。
12.下列作品,属于汉乐府民歌的是 ( )(D)
A. 《蒹葭》
B. 《湘夫人》
C. 《饮酒》
D. 《陌上桑》
解析:《蒹葭》是一篇恋歌;《湘夫人》属于民间祭神的乐歌;《饮酒》是一首田园诗;《陌上桑》属于汉乐府民歌。答案为D。
13.《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悒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A)
A.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典型行为举止,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是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答案为A。
14.在《早雁》这首诗中,当时进犯唐王朝北方边境的是 ( )(B)
A. 契丹
B. 回纥
C. 匈奴
D. 蒙古
解析: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回纥统治者举兵南侵,沿途大肆劫掠,边地百姓四处流散。答案为B。
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属于 ( )(A)
A. 借景抒情
B. 借比喻抒情
C. 借事抒情
D. 借举止抒情
解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借事抒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属于借景抒情。答案为A。
16.李清照号为 ( )(B)
A. 香山居士
B. 易安居士
C. 南思居士
D. 青莲居士
解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答案为B。
17.闻一多《一句话》“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的“火”的隐喻意义是 ( )(B)
A. 广大民众
B. 民众革命
C. 民众革命情绪
D. 革命的声威
解析:‘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其中“火”隐喻民众革命。答案为B。
18.《雨巷》中,“独自彷徨”的象征意义是 ( )(B)
A. 人生道路的迷茫
B. 迷茫之中的寻求
C. 社会环境的败坏
D. 败坏造成的哀怨
解析:“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默默彳亍”是等待、希望和追求的象征。答案为B。
19.《婴宁》的作者对婴宁自然天性的态度是 ( )(A)
A. 由衷赞赏
B. 无可奈何
C. 调侃讽刺
D. 哀怜同情
解析:整篇小说几成婴宁笑声的组曲、憨性的乐歌。无疑,这个性是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天性的自由流淌,其中寄托着作者的真情赞美和向往。答案为A。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19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