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真题试卷汇编3
单项选择题
1.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并且还提出了性善论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 )(C)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庄子
解析: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凝练教育中的艺术属于教育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它使教育活动充满艺术性,充满人性的光辉。下列关于教育艺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 教育艺术具有艺术的普遍特征,如创造性、情感性等
B. 教育艺术是个体随心所欲的产物
C. 教育艺术的发挥要以教育规律为基础
D. 教育活动中的方法艺术、组织艺术、言语艺术都属于教育艺术
解析: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教育艺术的特点有情感性、双边性、创造性和审美性。教育艺术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和随意性,但并非个体随心所欲的产物。
3.《礼记.学记》有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体现了( )的教育观。(C)
A. 举一反三
B. 因材施教
C. 教学相长
D. 防微杜渐
解析:
4.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懂得近亲结婚以及各类遗传病对新生一代的危害,能有意识地注意妇女孕期的保健卫生,尽量减少用药不慎、疲劳过度、神经紧张等对胎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先天愚型儿和先天残疾儿的出生。这体现了教育在( )方面的作用。(B)
A.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 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
C. 促进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D. 利于人口迁移
解析:教育对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②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③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④有助于人口迁移。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教育对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质量的作用。
5.在国外发现“狼孩”“熊孩”的例子体现了( )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A)
A. 社会环境因素
B. 遗传因素
C. 活动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
解析:“狼孩”“熊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生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集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狼孩”“熊孩”的例子体现了社会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6.小孩从出生到一岁的过程,需要先躺着,其次再学会坐着,继而站立和走路,这主要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A. 互补性
B. 顺序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解析:
7.王老师在给学生分析试卷的时候,通常都不会主动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和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王老师用的教学方法是( )(A)
A. 助产术
B. 练习法
C. 直观演示法
D. 任务驱动法
解析:
8.德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式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德育过程必须反复抓、抓反复。这里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B)
A. 知、情、意、行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进行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在交往过程中形成品德规律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①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要求,就需要在德育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不断地加以调整、补充。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最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会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③德育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9.陈老师为班上每一位学生建立了“美德袋”,将他们的点滴善行都记载人册。通过这些资料信息,陈老师依据德育大纲和德育目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诸因素做出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德。陈老师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D)
A. 说理教育法
B. 陶冶教育法
C. 评比竞赛法
D. 品德评价法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说服教育法又称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其方式主要有人格感染、艺术陶冶和环境陶冶。题干中陈老师建立“美德袋”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德的方法即品德评价法。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
A. 巩固性
B. 循序渐进
C. 启发性
D.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这一教学原则的体现。
11.结课的好坏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如杨老师在一堂课结束后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留下疑问并对学生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杨老师采用的这种结课方式是( )(A)
A. 悬念式
B. 延伸式
C. 讨论式
D. 总结归纳式
解析:题干中杨老师所用的方式为悬念式,也就是在“结课”时常常使用设立悬念的方法,使学生在“欲知后事如何”时,却戛然而止,从而给学生留下一个有待探索的未知数,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使“且听下回分解”成为学生的学习期待。
12.张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地图图例的事实性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查看地图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地图图例。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策略设计中的( )(A)
A. 创设学习和应用事实性知识的情境
B. 确定要记忆的事实性知识
C. 呈现事实性知识
D. 提供记忆指导
解析:
13.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几位教师就教学的基本任务进行了探讨。甲教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849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