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综合法律知识 > 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章节练习试卷7

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章节练习试卷7

本单篇文档共12282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企业法律顾问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综合法律知识 章节练习 5829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7.00
收藏

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章节练习试卷7

单项选择题

1.“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是我国刑法(  )基本原则的表述。(B)

A. 公平、公正

B. 罪刑法定

C. 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罪刑相适应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不处罚。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_法定原则,______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______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______和承担的______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______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应填(  )。(D)

A. 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

B. 3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

C. 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D. 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解析:将此题作为填空题来做,不要提前看答案。依次填充的词语是:罪刑、罪刑、罪刑、罪行、刑事责任、罪行。本题考查对刑法基本原则熟悉程度。

3.下列陈述中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B)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情节相当严重性

C. 刑事违法性

D. 应当受刑法处罚性

解析:犯罪概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本质特征,三个基本特征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4.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下列表述不属于犯罪客体方面要件是(  )。(D)

A.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

B. 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因果

C. 行为对象、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

D. 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

解析:犯罪客体方面要件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的因果、行为对象、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犯罪主观要件包括犯罪的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注意两者的区别。

5.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  )。(B)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

6.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B)

A. 故意伤害罪

B. 正当防卫

C. 防卫不适时

D. 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案中,甲为保护自己的住宅而设置防卫装置,对不法侵害人乙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进行了制止,造成乙轻伤,甲的这种行为既不是防卫不适时(假想方位,事后防卫),又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成立防卫过当,因此,应为正当防卫,B选项应入选,而且,正当防卫(未过当)是一种合法行为,并未侵权。

7.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  )。(D)

A. 犯罪既遂

B. 犯罪预备

C. 犯罪未遂

D. 犯罪中止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含义。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8.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B)

A. 属于强奸预备

B. 属于强奸未遂

C. 属于强奸中止

D. 不构成强奸罪

解析:甲以强奸妇女的故意对乙实施暴力,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构成未遂。由于强奸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女子,误将男子当作女子实施奸淫的,无法侵犯刑法所保护的女子的性自由,只能成立强奸罪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9.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B)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解析: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10.共同犯罪是指(  )。(D)

A. 两个自然人犯罪

B. 两个共同故意犯罪

C. 两个以上共同犯罪

D. 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解析:本题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两人(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11.下列情形中(  )属于自首。(A)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

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

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

D. 甲给监察局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

解析:A选项正确:根据最高院1998年第8号司法解释,亲友送犯罪人投案的,也视为自动投案。B选项错误:共同犯罪人成立自首,必须如实交代自己和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C选项错误:甲揭发乙的共同犯罪以外的诈骗罪,属于立功。D选项错误:成立自首,必须将自己置于司法机关的控制之,逃避司法追究的不能构成自首。

12.关于缓刑,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B)

A.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 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 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所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228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章节练习试卷7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