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练习试卷11
单项选择题
1.甲公司组织参观乙公司实验室时,甲公司的一名参观人员暗中带走了实验室中的一种新产品的实验样品,回到公司后该技术人员对该样品进行了分解,得出了该新产品的配方并据此推出了该新产品,使乙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乙公司于是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赔偿损失并且停止生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 人民法院无权管辖此案
B. 甲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但只能停止生产这种商品,而不需赔偿损失
C. 甲公司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因为暗中取走样品的工作人员不能代表甲公司
D. 乙公司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该法第20条第2款规定: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题中的甲公司技术人员盗取乙公司的新产品的样品,已经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且该人员行为是职务行为,应由甲公司承担责任,故D项正确。
2.甲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一种多功能遥控器,名为“一按达”,产品设计成适应操作者手型的曲线外观,并配以反传统的香槟色。该多功能遥控器销售地区甚广,辅之大量的、较长时间的广告宣传,使其在相关市场广受消费者欢迎。乙企业仿冒甲企业的产品,也在市场推出“易安达”多功能遥控器,其外观、色彩与甲企业的“一按达”相仿,极易引起混淆。乙企业的行为属于: (B)
A. 假冒、仿冒他人注册商标
B.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C. 侵犯他人外观设计专利权
D.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据此条规定,B项正确。
3.下列何种行为是经营者可以从事的有奖销售行为? (B)
A. 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B. 在抽奖式有奖销售中,最高奖为5000元人民币
C. 宣称有奖,而实际上并无奖的有奖销售行为
D. 在抽奖券上作标记,并告之内部职工家属的有奖销售行为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1)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2)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3)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因此,B项正确。
4.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关于诋毁商誉行为的表述是正确的? (B)
A. 新闻单位被经营者唆使对其他经营者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与经营者构成共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B. 经营者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发布影响其他同业经营者商誉的信息,只要该信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行为
C. 诋毁行为只能针对市场上某一特定竞争对手实施
D. 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主观心态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由该条并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规定,可知诋毁商誉行为的主体应是经营者,A项的主体即新闻单位不是经营者,故只能构成一般侵权行为。诋毁商誉行为主观上具有削弱对手竞争力的故意的心理状态,客观上实施了捏造、散布行为,且其散布的事实必须是虚假的,如果该信息是真实的,则不构成该行为,故D项错误,B项正确。经营者诋毁的对象一般是特定的,但也有例外,如不实的对比性广告,对不特定的竞争对手形成诋毁,故C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5.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的表述,下列不正确的是哪项? (D)
A. 我国实行经营者集中事先申报制度
B. 已经形成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经营者之间的集中不需要申报
C. 受同一经营者控制的经营者集中不需要申报
D. 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申报时,需提交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3年的会计年度财务报告
解析:根据《反垄断法》第21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反垄断法》第22条的规定:经营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1)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的;(2)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可知选项B、C正确。根据《反垄断法》第23条的规定:经营者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集中,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1)申报书;(2)集中对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影响的说明;(3)集中协议;(4)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5)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申报书应当载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预定实施集中的日期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集中申报只需上一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因此选项D错误,依题意,当选。
6.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垄断行为的有: (D)
A. 甲大型烟草公司的降价行为
B. 乙企业与丙企业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C. 戊县政府明令在政府采购中只能购买本地某企业的产品
D. 己企业与庚企业各占某地彩电市场份额的40%,两企业达成协议,以控制本地彩电价格
解析:《反垄断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烟草行业是专营专卖的行业,其降价行为不属于垄断行为,故A项不正确。该法第5条规定: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B项不正确。本题题干中限定是“企业行为”,而C项主体是县政府,故C项不正确。该法第3条规定: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而D项符合第3条中第(1)项的规定,故选D项。
7.2009年6月2日,池某拟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A. 申请人只能是单位,池某作为个人无权申请
B. 池某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该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
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于2009年6月8日收到申请,9月9日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560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