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卷二模拟试卷111
单项选择题
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至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态是什么?( )(D)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解析:甲某的行为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不作为犯罪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7条对此亦做了确认。
2.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跳,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往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B)
A. 故意杀人罪
B. 交通肇事罪
C. 破坏交通工具罪
D.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解析:甲的行为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而ACD项均以故意为主观要件。
3.张某在火车站候车室盗窃得一提包。到僻静处打开一看,里面没有钱财,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放回包内,然后藏于家中。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
A.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B. 盗窃枪支、弹药罪
C. 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
D.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
解析:张某是想盗窃财物,事实上得到的是枪支弹药,属于事实认识错误。
4.甲谎称自己是某公安局副局长,负责招收警察,于是许多人纷纷请其吃喝送礼。某日甲某穿着警服,以检查毒品为由强行查看别人钱包。发现内装数额较大的现金,甲某声称为毒赃,必须予以没收。行人欲夺回自己的钱包,甲将其打倒在地后离开。甲某构成( )。(A)
A. 招摇撞骗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
B. 诈骗罪
C. 招摇撞骗罪
D. 抢夺罪
解析:甲某冒充警察招摇撞骗,应当构成招摇撞骗罪,在此过程中使用暴力强夺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数罪并罚。
5.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并对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形? ( )(D)
A. 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B. 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C. 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解析:在犯罪中遇到一些障碍,但如果该障碍没有强烈到足以使犯罪不能进行下去的程度,通常认定为犯罪中止。
6.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天龙”,要求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孙某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 )(D)
A. 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 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 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D. 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解析:集团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7.税务稽查员甲发现A公司欠税款80万元,便私下与A公司有关人员联系,要求对方汇 10万元到自己存折上以了结此事。A公司将10万元汇到甲的存折上以后,甲利用税务上的便利为A公司免交80万元税款办理了手续。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D)
A. 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从重处罚
B. 认定为受贿罪,从重处罚
C. 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竞合,从一重罪处罚
D. 认定为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与受贿罪,实行并罚
解析:甲明显构成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和受贿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8.甲某是某市财政局工作人员,2006年4月3日,甲乘同事乙下班之机,偷偷将乙保管的 5万元公款取出并暂时藏在单位储物柜中,结果被人发现。甲某构成( )。(D)
A. 贪污罪朱遂
B. 贪污罪既遂
C. 盗窃罪未遂
D. 盗窃罪既遂
解析:甲虽然是公家工作人员,但是其窃取财物只是利用同单位之便利,并非利用职务之便,不构成贪污罪;甲将财物藏于储物柜,虽然尚未离开单位,但是已经实际控制财物,因此应当视为既遂。
9.甲因犯盗窃罪被捕,在侦查人员审讯期间,他又交代了自己与李某合伙诈骗4万元的犯罪事实,并提供了李某可能隐匿的地点,根据这一线索,侦查机关顺利将李某追捕归案。对甲盗窃罪的处罚,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C)
A. 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解析:甲协助抓获诈骗同案共犯,属于一般立功,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甲系某市民政局局长,该市所辖县发生地震灾害时,他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救灾款10万元交给其儿子做生意。甲的行为构成( )。(C)
A. 挪用特定款物罪
B. 滥用职权罪
C. 挪用公款罪
D. 贪污罪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了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在于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前者归个人使用为目的,后者是将特定款物挪作他用,仍然属于公用的范围之内,所以甲的行为不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11.下列哪种情况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 )(A)
A. 甲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B. 甲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C. 甲犯爆炸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 甲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解析:根据《刑法》第5s条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2.甲某系某市招商引资负责人,由于盲目投资,对乙某的主体资格、资信未加认真审查,就签订引资合同,结果导致先期投资的340万元被乙骗走。甲某构成( )。(A)
A.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罪
B. 玩忽职守罪
C. 滥用职权罪
D. 给予行政处罚即可
解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被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A罪。
13.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in’及‘50g’的字样。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B. 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C. 甲构成走私毒品罪
D. 甲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
解析:本题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甲的行为明显是走私、贩卖毒品的行为,但由于其不满16周岁,刑法不追究其走私毒品的行为,因此甲只构成贩卖毒品罪。应该注意的是,14—16周岁的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2972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