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学(基础知识)模拟试卷6
A1型题
1.上颌窦窦口开口处是(E)
A. 上颌窦前侧壁
B. 上颌窦后外壁
C. 上颌窦上壁
D. 上颌窦底壁
E. 上颌窦内侧壁
解析:
2.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相继分出的分支是(D)
A. 腭大动脉、眶下动脉、蝶腭动脉
B. 眶下动脉、腭大动脉、蝶腭动脉
C. 蝶腭动脉、腭大动脉、眶下动脉
D. 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
E. 眶下动脉、蝶腭动脉、腭大动脉
解析:上颌动脉是颈外动脉较粗的分支,从颈外动脉几乎呈直角分出后,水平迂曲向前,穿过翼外肌的两肌头而达翼腭窝,相继分出蝶腭动脉、眶下动脉、腭大动脉等分支。
3.鼻中隔利特尔区血管供应中不包括(A)
A. 眶下动脉分支
B. 上唇动脉分支
C. 腭大动脉分支
D. 筛前动脉分支
E. 筛后动脉分支
解析:蝶腭动脉为供应鼻腔血运的主要动脉,经蝶腭孔入鼻腔后分为鼻后外侧动脉和鼻后中隔动脉。鼻腭动脉为鼻后中隔动脉的较大一分支,在鼻中隔前下部分与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的鼻中隔支、上唇动脉鼻中隔支和腭大动脉吻合,在黏膜下层构成网状血管丛,动脉丛称利特尔区,静脉丛称克氏区,为鼻出血最常见的发生部位。
4.蝶腭动脉经蝶腭孔进入鼻腔,分出鼻后外侧动脉,供应哪些部位的血供(C)
A. 鼻腔外侧壁后部、中部及鼻腔底血供
B. 鼻腔外侧壁后部、下部及鼻中隔后下部血供
C. 鼻腔外侧壁后部、下部及鼻腔底血供
D. 鼻腔外侧壁后部、上部及鼻顶血供
E. 鼻腔外侧壁后部、上部及中部血供
解析:蝶腭动脉经蝶腭孔进入鼻腔,分出鼻后外侧动脉,供应鼻腔外侧壁后部和下部,鼻腔底、额窦、筛窦及上颌窦。
5.鼻腔静脉回流中,最后汇入颈内、外静脉的静脉是(B)
A. 鼻腔前部、中部和下部的静脉
B. 鼻腔前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
C. 鼻腔后部、前部和中部的静脉
D. 鼻腔中部、后部和下部的静脉
E. 鼻腔中部、后部和上部的静脉
解析:
6.组成翼管神经的神经是(C)
A. 交感岩深神经、感觉岩浅大神经
B. 感觉岩深神经、交感岩浅大神经
C. 交感岩深神经、副交感岩浅大神经
D. 副交感岩深神经、交感岩浅大神经
E. 感觉岩浅大神经、交感蝶腭神经
解析:
7.鼻腔的感觉神经包括(B)
A. 嗅神经、眼神经、岩浅大神经
B. 眼神经、上颌神经
C. 嗅神经、岩深神经
D. 嗅神经、岩浅大神经
E. 眼神经、岩浅大神经
解析:
8.分出筛前神经和筛后神经的是(B)
A. 上颌神经
B. 鼻睫神经
C. 蝶腭神经
D. 腭大神经
E. 嗅神经
解析: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 眼眶有三壁与鼻窦相关
B. 前组鼻窦的炎症有时可波及眼眶,引起眶内炎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眶尖综合征
C. 眶下壁前内缘近鼻泪管口处有一浅窝,为下斜肌起始部位,切忌损伤此肌,以免影响眼球的转动功能
D. 7岁后,鼻及鼻窦和眼眶的解剖关系即发育成熟
E. 泪囊窝之前、后界为泪前嵴和泪后嵴,是泪囊及鼻泪管等手术的重要标志
解析:眼眶有上、下、内、外四壁,除外壁外的三壁均为鼻窦所环绕。后组鼻窦的炎症有时可波及眼眶,引起眶内炎性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眶尖综合征。眶下壁前内缘近鼻泪管口处有一浅窝,为下斜肌起始部位,切忌损伤此肌,以免影响眼球的转动功能。7岁后,鼻及鼻窦和眼眶的解剖关系即发育成熟。眶内壁前方有上颌骨额突和泪骨的泪沟形成的泪囊窝,此窝为椭圆形,下接鼻泪管,窝之前、后界为泪前嵴和泪后嵴,系泪囊及鼻泪管等手术的重要标志。
10.视神经孔内侧以筛骨薄骨板与下列哪组鼻窦相隔(D)
A. 后组筛窦、额窦
B. 前、后组筛窦
C. 前组筛窦、蝶窦
D. 后组筛窦、蝶窦
E. 额窦、前组筛窦
解析:眶上壁深处为视神经孔所在处,该孔内侧以薄骨板与后组筛窦及蝶窦相隔;外侧即眶上壁与外壁的交界处为眶上裂,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及眼上静脉通过。
11.筛前孔前缘至筛后孔后缘的平均距离为(B)
A. 23mm
B. 16.7mm
C. 5.2mm
D. 11mm
E. 20mm
解析:眶内壁上界的额筛缝中,前、后各有一孔,分别称为筛前孔和筛后孔,筛前孔前缘至筛后孔后缘的平均距离为16.7mm。筛前孔、筛后孔和视神经管眶口为筛前动脉结扎术和经眶筛蝶窦进路行视神经减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12.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在视神经管隆凸上施行减压术,位于(B)
A. 蝶窦前壁
B. 蝶窦外侧壁
C. 后组筛窦内侧壁
D. 蝶窦后壁
E. 后组筛窦外侧壁
解析:熟悉蝶窦解剖学对施行某些鼻神经外科手术极为重要,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即在蝶窦外侧壁视神经管隆凸上方施行减压术,经鼻一蝶窦脑下垂体瘤摘除术即经蝶窦顶壁施行。
1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 眶内侧壁前下方有一泪窝,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构成,窝内容纳泪囊
B. 眶下壁由上颌窦上壁(即眶板)、颧骨眶板和蝶骨大翼构成
C. 眶尖的重要结构是位于内侧的视神经管和位于外侧的眶上裂
D. 眶上裂有第Ⅲ、Ⅳ、Ⅴ脑神经、鼻睫状神经、额神经和泪腺神经以及眼上静脉、交感神经纤维和睫状神经节的副交感支通过
E. 眶尖综合征包括视力减退或失明、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和角膜反射消失
解析:眶下壁由上颌窦上壁(即眶板)、颧骨眶板和后方的腭骨眶突构成,下方即为上颌窦。
1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额窦有导静脉穿过额窦后壁通硬脑膜下腔,故额窦炎可能引起脑膜炎或额叶脓肿
B. 发育良好的筛窦顶壁略向下凹陷,构成蝶鞍底部承托垂体
C. 上颌窦内侧壁前部有上颌窦窦口通中鼻道,此窦口位置较高,不易引流,是上颌窦易患炎症的原因之一
D. 筛窦以鸡冠为界,分为基板前下方的前组筛窦和基板后方的后组筛窦
E. 如果发现嗅裂积脓,说明前组鼻窦感染
解析:额窦发育的个体差异较大,两侧额窦发育可不一致,有时一侧甚或两侧未发育。额窦前(外)壁为额骨外骨板,较坚厚,常含骨髓,故额窦炎、额骨外伤或术后感染均可能引起额骨骨髓炎;后(内)壁即额骨内骨板,较薄,与颅前窝内结构毗邻,额窦中有导静脉穿此壁通硬脑膜下腔,故额窦炎亦可能引起脑膜炎或额叶脓肿;底壁为眼眶顶壁和前组筛窦的顶壁,此壁内侧恰相当于眶顶内上角,在急性额窦炎时此处可有明显压痛,额窦囊肿亦可破坏此处侵入眶内,此壁上有额窦开口,经鼻额管或前组筛窦引流到中鼻道前端;内侧壁实为两侧额窦中隔,多偏向一侧。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分为基板前下方的前组筛窦和基板后上方的后组筛窦。前组筛窦开口引流于中鼻道,后组筛窦则开口引流于上鼻道,两组筛窦一般互不相通。上颌窦窦口于上颌窦内侧壁后上部通中鼻道,此窦口位置较高,不易引流,是上颌窦易患炎症的原因之一。发育良好的蝶窦顶壁略向下凹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37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