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下午应用技术(案例分析(管理类))模拟试卷1
试题一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下列问题,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国有大型制造企业H计划建立适合其业务特点的ERP系统。为了保证ERP系统的成功实施,H公司选择了一家较知名的监理单位,帮助选择供应商并协助策划ERP的方案。
在监理单位的协助下,H公司编制了招标文件,并于5月6日发出招标公告,规定投标截止时间为5月21日17时。在截止时间前,H公司共收到五家公司的投标书,其中甲公司为一家外资企业。H公司觉得该项目涉及公司的业务秘密,不适合由外资企业来承担。因此,在随后制订评标标准的时候,特意增加了关于企业性质的评分条件:国有企业可加2分,民营企业可加1分,外资企业不加分。
H公司又组建了评标委员会,其中包括H公司的领导一名,H公司上级主管单位领导一名,其他4人为邀请的行业专家。在评标会议上,评标委员会认为丙公司的投标书能够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但报价低于成本价,因此选择了同样投标书满足要求,但报价次低的乙公司作为中标单位。
在发布中标公告后,H公司与乙公司开始准备签订合同。但此时乙公司提出,虽然招标文件中规定了合同格式并对付款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要求,但这种付款方式只适用于硬件占主体的系统集成项目,对于ERP系统这种软件占主体的项目来说并不适用,因此要求H公司修改付款方式。H公司坚决不同意乙公司的要求,乙公司多次沟通未达到目的只好做出妥协,直到第45天,H公司才与乙公司最终签订了ERP项目合同。
1.请指出在该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说明原因。
(1)规定5月21日为投标截止时间是不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投标截止日至少应设在5月26日之后。
(2)收到企业的投标文件后再编制评标标准是不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九条规定,招标文件中应包含评标标准。
(3)在评标标准中加入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标准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十八条规定,招标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的投标人,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
(4)评标委员会人数设置不正确。人员构成也不正确。评标委员会人数应为超过5人的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5)在发布中标公告后第45天签订合同不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解析:
2.(1)评标委员会不选择丙公司的理由是否充分?依据是什么?
(2)乙公司要求H公司修改付款方式是否合理?为什么?为此,乙公司应如何应对?
(1)理由充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不合理。因为招标文件中已经规定了付款方式,参加投标意味着已经接受招标文件的要求,如果乙公司对付款方式有异议,应该在投标前与H公司沟通,协商成功后再参加投标。
解析:
3.请说明投标流程中投标单位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1)收集招标信息。
(2)索购并填报资审文件。
(3)购买招标文件。
(4)提出问题或参加答疑会。
(5)编制投标文件。
(6)提交投标文件。
(7)参加开标会议。
(8)讲解投标文件。
(9)回应招标方质疑或提交补充材料。
(10)如果中标还需要签订合同。
解析: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下列问题,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2018年1月,某系统集成公司中标本市某地铁线路列车乘客信息系统项目,内容包括地铁公司运营中心节目播放控制软件、地铁列车节目接收软件及服务器、播放终端等硬件设施的搭建工作。
公司任命小陈为项目经理,并从各部门抽调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了项目团队。小陈依据过去多年从事会议场所多媒体播控系统的经验,自己编写了项目范围说明书,并依此创建了WBS和WBS词典,形成了项目范围基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与供应解码设备的厂商发生合同纠纷,项目组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合作厂商,并针对新的解码设备,重新开发接口软件,致使项目工期拖延。客户针对播放控制软件,要求增加断点续传的功能,开发人员认为工作量不大就自行增加了该功能。项目测试时,小陈发现,与之前做的项目不同,地铁运行时数据是通过地铁无线网络进行传输,带宽有限,网络丢包现象严重,导致视频节目播放时,经常卡顿,马赛克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发现是WBS中解决该问题的软件模块没有开发。验收时,客户对项目执行情况很不满意,小陈觉得客户吹毛求疵与客户发生了争执,导致客户向公司高层投诉。
4.结合案例,请分析该项目范围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1)没有制订范围管理计划。
(2)没有进行需求收集的过程,没有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
(3)范围定义未做好,不应该自己编写项目范围说明书等,应该有项目团队成员的参与。
(4)范围说明书没有经过评审。
(5)范围基准没有经过客户的确认。
(6)范围确认没有做好,缺少验收标准,从而导致验收时客户不满意,进而投诉。
(7)范围控制存在问题,没有按变更流程进行范围控制,而是开发人员自行增加功能。
解析:
5.结合案例,请分析该项目在范围管理之外,还存在哪些问题?
(1)沟通管理存在问题,客户与小陈发生争议,进而客户投诉。
(2)整体管理存在问题,没有制订整体变更流程,也没有执行。
(3)进度管理存在问题,该项目工期拖延。
(4)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网络丢包现象严重、卡顿等。
(5)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未识别出项目风险,本项目与以往项目不同,是通过无线传输。
(6)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发生了合同纠纷,公司寻找新的合作厂商。
解析:
6.分解是一种将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管理的组件的技术,请指出要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工作包,需要展开哪些主要活动?
(1)识别: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构造:确定WBS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3)分解: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分配代码:为WBS组件制定各分配标识编码。
(5)核实确认: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恰当的。
解析:
7.从候选答案中选择四个正确选项,将该选项编号填入答题纸对应栏内。
规划范围管理过程的输入是( )。
A.需求管理计划 B.项目章程 C.项目范围说明书D.经验教训知识库
E.项目管理计划 F.工作绩效数据 G.人事管理制度
BDEG
解析: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下列问题,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项目工期为6个月,该项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1325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