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C语言机试(选择题)模拟试卷584
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在CPU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中至少占用一个机器周期
B. 在CPU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中只需要占用一个机器周期
C. 在CPU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中至少占用两个机器周期
D. 在CPU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中只需要占用两个机器周期
解析:一般把计算机完成一条指令所花费的时间称为一个指令周期。指令的执行过程可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考虑到所有的器件中存储器的速度较慢,CPU访问一次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由于取指令必须访问存储器,因此占用一个机器周期。分析指令是由指令译码电路完成的,所占用的时间极短,无须分配一个完整的机器周期,一般在取指令周期后期(取指令结束之前的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指令的执行和指令中的操作数有关,比较复杂,可能不访问存储器(无操作数),可能访问一次存储器(单地址直接寻址等),也可能访问两次或多次存储器等。因此,执行指令可能会占用一个机器周期到几个机器周期。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2.设数据结构B=(D,R),其中
D={a,b,c,d,e,f}
R={(f,a),(d,b),(e,d),(c,e),(a,c)}
该数据结构为( )。(A)
A. 线性结构
B. 循环队列
C. 循环链表
D. 非线性结构
解析: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个要素:一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记为D;二是D上的关系,它反映了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通常记为R。即一个数据结构B可以表示成B=(D,R)。为了反映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般用二元组来表示。例如,假设a与b是D中的两个数据,则二元组(a,b)表示a是b的前件,b是a的后件。本题中,R中的根节点为f,元素顺序为f→a→c→e→d→b,满足线性结构的条件。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3.某棵树中共有25个节点,且只有度为3的节点和叶子节点,其中叶子节点有7个,则该树中度为3的节点数为( )。(D)
A. 6
B. 7
C. 8
D. 不存在这样的树
解析:根据题意,树中只有度为3的节点和叶子节点(7个),则度为3的节点有25—7=18个。又根据树中的节点数=树中所有节点的度之和+1,设度为3的节点数为n,则3n+1=25,得n=8。两种方式得到的度为3的节点数不同,故不存在这样的树。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4.在快速排序中,每经过一次数据交换(或移动)后( )。(B)
A. 只能消除一个逆序
B. 能消除多个逆序
C. 不会产生新的逆序
D. 消除的逆序个数一定比新产生的逆序个数多
解析:在一个序列中,如果一对数的前后位置与大小顺序相反,即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那么它们就称为一个逆序。快速排序的思想是:从线性表中选取一个元素,设为T,将线性表中后面小于T的元素移到前面,而前面大于T的元素移到后面,结果就将线性表分成两部分(称为两个子表),T插入其分割线的位置处,这个过程称为线性表的分割,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对分割出的子表进行同样的分割。快速排序不是对两个相邻元素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次交换消除多个逆序,但由于均与T(基准元素)比较,也可能会产生新的逆序。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5.以下不属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的是( )。(A)
A. 软件的可验证性
B. 软件的功能需求
C. 软件的性能需求
D. 软件的外部接口
解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应重点描述开发软件的目的,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外部接口、属性及约束条件等。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6.数据库、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B)
A.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B. DBS包括DB和DBM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MS包括DB和DBS
解析: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和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硬件等的总称。因此,DBS包括DB和DBMS。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7.下列选项中不是关系数据库基本特征的是( )。(B)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C. 与行的次序无关
D. 与列的次序无关
解析:关系数据库中的二维表一般满足7个性质。
①元组(行)个数是有限的——元组个数有限性。
②元组(行)均不相同——元组的唯一性。
③元组(行)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元组的次序无关性。
④元组(行)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元组分量的原子性。
⑤属性(列)名各不相同——属性名唯一性。
⑥属性(列)与次序无关,可以任意交换——属性的次序无关性。
⑦属性(列)的分量具有与该属性相同的值域——分量值域的统一性。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8.定义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关系模式S(S#,Sn,Sd,Dc,Sa)(其属性分别为学号、姓名、所在系、所在系的系主任、年龄)、C(C#,Cn,P#)(其属性分别为课程号、课程名、选修课)、SC(S#,C#,G)(其属性分别为学号、课程号、成绩)。包含对非主属性部分依赖的关系是( )。(A)
A. S(S#,Sn,Sd,Dc,Sa)
B. C(C#,Cn,P#)
C. SC(S#,C#,G)
D. 不存在
解析:关系S的主键是S#(学号),S#是主属性,但非主属性Sd(所在系)也可决定Dc(所在系的系主任),所以对非主属性存在部分依赖的关系是S。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9.以下选项中能表示合法常量的是( )。(D)
A. 1,200
B. 1.5E2.0
C. \’
D. \\
解析:A选项中整型常量应表示为1200,数字中不能包含逗号。B选项中E后面的指数必须为整数。C选项中转义字符以\\
10.以下属于C语言实型常量的是( )。(C)
A. +6e
B. e6+6
C. 6e+6
D. .e+6
解析:C语言的实型常量可以用小数形式、指数形式来表示。题中的选项都是指数形式,指数形式的一般形式:尾数E(或e)整型指数。C语言规定,字母E或e之前必须要有数字,且E或e后面的指数必须为整数,E或e的前后以及数字之间不得插入空格。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11.若变量x、y已正确定义并赋值,以下符合C语言语法的表达式是( )。(B)
A. x+1=y
B. ++x,y=x–
C. x=x+10=x+y
D. double(x)/10
解析:不能将变量赋给表达式,故A、C选项错误。D选项中强制类型转换表达式应写成\\
12.若有定义\\(D)
A. 5和10
B. 9和14
C. 6和3<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644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