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ACCESS)机试真题试卷汇编23
选择题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A. 多态性
B. 自顶向下
C. 模块化
D. 逐步求精
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包括: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一个运动队有多名队员,一名队员仅属于一个运动队,一个队一般都有一名教练,则实体运动队和队员的联系是( )。(C)
A. 多对一
B. 一对一
C. 一对多
D. 多对多
解析:一个运动队有多名队员,表明在运动队表中的每个队与队员表中的一名或多名队员相关;一名队员仅属于一个运动队,表明队员表中的每名队员只可以与运动队表中的一个队相关,为一对多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关系数据库中的键是指( )。(D)
A. 关系的所有属性
B. 关系的名称
C. 关系的专用保留字
D. 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解析:在关系(二维表)中,凡是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集称为该关系的键或者码,故本题答案为D选项。
4.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得到的结果是( )。(B)
A. 数据字典
B. E-R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物理模型
解析:数据库设计有需求分析设计、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编码、测试、运行、进一步修改等几个阶段。在需求分析设计阶段形成需求说明书,概念设计阶段形成概念数据模型(作为进一步设计数据库的依据,概念设计通常采用E-R模型),逻辑设计阶段形成逻辑数据模型(从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关系视图设计、模式规范化),物理设计阶段形成数据库内部模型(此时涉及具体软件硬件环境),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5.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A. 软件是程序、数据与相关文档的集合
B. 程序就是软件
C. 软件既是逻辑实体又是物理实体
D. 软件的运行不一定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
解析:计算机软件是由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构成的完整集合,它与计算机硬件一起组成计算机系统,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6.软件测试的实施步骤是( )。(C)
A. 确认测试,集成测试,单元测试
B. 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C.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
D.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
解析:软件测试过程一般按4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来验证软件是否合格,能否交付用户使用,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7.设线性表的长度为12,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A)
A. 66
B. 78
C. 144
D. 60
解析:最坏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的比较次数为n(n-1)/2,本题中n=12,需要比较66次,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8.设一棵树的度为3,其中度为3,2,1的结点个数分别为4,1,3。则该棵树中的叶子结点数为( )。(A)
A. 10
B. 11
C. 12
D. 不可能有这样的树
解析:根据题意,树的结点数为3×4+2×1+1×3=17,再加1个根结点,17+1=18,即总结点数为18,总结点减去度不为0的结点数即是叶子结点。18-(4+1+3)=10,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9.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1:m),初始状态为top=m+1。现经过一系列入栈与退栈运算后,top=20,则当前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C)
A. 30
B. 20
C. m-19
D. m-20
解析:初始状态为top=m+1,经过运算之后,top=20,则当前栈中元素个数为m+1-20=m-19。
10.设顺序表的长度为n,下列算法中,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等于n(n-1)/2的是( )。(A)
A. 快速排序
B. 堆排序
C. 顺序查找
D. 寻找最大项
解析: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是整个序列都已经有序且完全倒序,此时,快速排序退化为冒泡排序,要比较n(n-1)/2次才能完成。堆排序在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下比较次数都是nlog2n。顺序查找和寻找最大项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为n,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11.若在设计视图中创建一个查询,查找平均分在85分以上的女生,并显示姓名、性别和平均分,正确的设置查询条件的方法是( )。(C)
A. 在姓名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
平均分>=85 Or性别="女"
B. 在姓名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
平均分>=85 And性别="女"
C. 在平均分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
平均分>=85;在性别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女"
D. 在平均分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
平均分>=85;在性别的“条件”单元格中输入:性别:"女"
解析:首先要找出平均分在85分以上的记录,应在平均分的“条件”行中输入“>=85”;其次要找出性别为女的信息,此时应在性别的“条件”行中输入“女”。因此选项C正确。
12.以下各项中,可以将变量A、B值互换的是( )。(D)
A. A=B:B=A
B. A:C:C=B:B=A
C. A=(A+B)/2:B=(A-B)/2
D. A=A+B:B=A-B:A=A-B
解析:A选项中,只有两个变量不可能互相换值;B选项执行完后,A,B变量的值都是C的值;C选项执行后,A,B中的值不是任一个的原来的值了;D选项变量A,B的和减B的值得到A的值,赋给了B,此时B中是原来A的值了,然后A,B的和减去现在B的值,即减去原来A的值等于原来B的值,赋给A,这样A,B的值就交换了。
13.要动态改变窗体的版面布局,重构数据的组织方式,且使修改布局后可以重新计算数据,实现数据的汇总、小计和合计,应选用的视图是( )。(C)
A. 数据表视图
B. 布局视图
C. 数据透视表视图
D. 数据透视图视图
解析:数据透视表视图可以动态更改窗体的版面布局,重构数据的组织方式,改变版面布局时,窗体会立即按照新的布局重新计算数据,实现数据的汇总、小计和总计。
14.在实体关系模型中,有关系R(学号,姓名)和关系S(学号,课程名,课程成绩),要得到关系Q(学号,姓名,课程名,课程成绩),应该使用的关系运算是( )。(A)
A. 连接
B. 选择
C. 投影
D. 自然连接
解析:连接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值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组。本题中关系R和关系S中,通过共同属性“学号”连接得到关系Q,故本题A选项正确。
15.在文本型字段的“格式”属性中,若其属性值设置为“@"学院"”,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代表所有可以输入的数据
B. 只可以输入“@”字符
C. 必须在输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1811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