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Python(公共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9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存储器中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D)
A. 内存
B. 磁盘
C. 磁带
D. 高速缓冲存储器
解析: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介于CPU和内存(主存)之间的一种小容量、可高速存取信息的芯片,用于解决它们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高速缓冲存储器一般由速度快的SRAM元件组成,其速度与CPU相当,但价格较高。本题选择D选项。
2.不属于操作系统基本功能的是( )。(A)
A. 数据库管理
B. 设备管理
C. 进程管理
D. 存储管理
解析: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任务主要有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本题选择A选项。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地址重定位方式包括静态地址重定位和动态地址重定位
B. 地址重定位要求程序必须占用连续固定的内存空间
C. 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进行的
D. 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之前进行的
解析:地址重定位是建立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它的实现方式包括静态地址重定位和动态地址重定位。静态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之前由操作系统的重定位装入程序完成,程序必须占用连续的内存空间,且一旦装入内存后,程序不便于移动。动态地址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期间进行,由专门的硬件机构来完成的,通常采用一个重定位寄存器,在每次进行存储访问时,将取出的逻辑地址加上重定位寄存器的内容形成物理地址。动态地址重定位的优点是不要求程序装入固定的内存空间,在内存中允许程序再次移动位置,而且可以部分地装入程序运行,同时便于多个作业共享同一程序的副本。本题选择A选项。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中指令的条数
B. 压缩数据存储空间不会降低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C.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与算法所处理的数据存储空间有关
D.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程序控制结构的复杂程度
解析: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存空间。算法执行期问所需的存储空间包括3个部分:输入数据所占的存储空间;程序本身所占的存储空间;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额外空间。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为了减少算法所占的存储空间,通常采用压缩存储技术,以便尽量减少额外空间。本题选择C选项。
5.设数据结构B=(D,R),其中
D={a,b,c,d,e,f}
R={(f,a),(d,b),(e,d),(c,e),(a,c)}
该数据结构为( )。(A)
A. 线性结构
B. 循环队列
C. 循环链表
D. 非线性结构
解析:数据的逻辑结构有两个要素:一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记为D;二是D上的关系,它反映了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通常记为R。一个数据结构B可以表示成B=(D,R)。为了反映D中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一般用二元组来表示。例如,假设a与b是D中的两个数据,则二元组(a,b)表示a是b的前件,b是a的后件。本题中,R中的根节点为f,元素顺序为f→a→c→e→d→b,满足线性结构的条件。本题选择A选项。
6.设栈的顺序存储空间为S(1:m),初始状态为top=0。现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出栈操作后,top=m+1,则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C)
A. 0
B. m
C. 不可能
D. m+1
解析:栈为空时,栈顶指针top=0,经过入栈和出栈操作,指针始终指向栈顶元素。初始状态为top=0,当栈满top=m时,无法继续入栈,top值不可能为m+1。本题选择C选项。
7.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m),初始状态为空。现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出队操作后,from=m-1,rear=m,此后再向该循环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则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D)
A. m
B. m-1
C. 1
D. 2
解析:该题中m-1<m,即rear-front>0,则该循环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m-(m-1)=1。此后从该循环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则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1+1=2。本题选择D选项。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节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一定是二叉链表
B. 节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既可以是线性结构,也可以是非线性结构
C. 循环链表是循环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D. 循环链表是非线性结构
解析:节点中具有两个指针域的链表既可以是双向链表,也可以是二叉链表,双向链表属于线性结构,二叉链表属于非线性结构。循环链表是线性链表的一种形式,属于线性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而循环队列是队列的一种顺序存储结构。本题选择B选项。
9.某带链栈的初始状态为top=bottom=NULL。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栈与出栈操作后,top=10,bottom=20。该栈中的元素个数为( )。(D)
A. 0
B. 1
C. 10
D. 不确定
解析:带链栈使用链表来表示栈,而链表中的元素存储在不连续的地址中,因此当top=10,bot-tom=20时,不能确定栈中元素的个数。本题选择D选项。
10.设一棵树的深度为3,其中没有度为2的节点,且叶子节点数为5,则该树中度为3的节点数为( )。(C)
A. 3
B. 1
C. 2
D. 不可能有这样的树
解析:设树的节点数为m,度为3的节点数为n,则度为1的节点数为m-n-5。根据树中的节点数=树中所有节点的度之和+1,得3×n+1×(m-n-5)+5×0+1=m,则n=2。本题选择C选项。
11.某棵树中共有25个节点,且只有度为3的节点和叶子节点,其中有7个叶子节点,则该树中度为3的节点数为( )。(D)
A. 6
B. 7
C. 8
D. 不存在这样的树
解析:根据题意,树中只有度为3的节点和叶子节点(7个),则度为3的节点有18(25-7=18)个;又根据树中的节点数=树中所有节点的度之和+1,设度为3的节点数为n,则3n+1=25,得n=8。两种方式得到的度为3的节点数不同,故不存在这样的树。本题选择D选项。
12.设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中序序列均为ABCDEFGH,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D)
A. ABCDHGFE
B. DCBAHGFE
C. EFGHABCD
D. HGFEDCBA
解析: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中序序列均为ABCDEFGH,可知二叉树根节点为A,且根节点A只有右子树,没有左子树。同理,可以推出节点B只有右子树,没有左子树。依此类推,该二叉树除叶子节点外,每个节点只有右子树,没有左子树。因此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HGFEDCBA。本题选择D选项。
13.设二叉树中共有15个节点,其中的节点值互不相同。如果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则该二叉树的深度为( )。(C)
A. 4
B. 6
C. 15
D. 不存在这样的二又树
解析:在具有n个节点的二叉树中,各节点值互不相同,若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773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