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信息化知识)模拟试卷1
中文选择题
1.在信息传输模型中,( )属于译码器。(C)
A. 压缩编码器
B. 量化器
C. 调解器
D. TCP/IP网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传输模型。
信息传输模型:信源一编码一信道一解码一信宿,噪声干扰信道。
(1)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如QQ消息使用者。
(2)信宿:信息的归宿或接受者,如QQ消息接受者。
(3)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如TCP/IP网络。
(4)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等。
(5)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如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等。
(6)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信息可以被噪声淹没导致传输失败。
调解器属于译码器,所以C选项正确。信息传输模型容易考查选择题,建议记忆。
2.信息的传输模型中包括信源、编码器、信道、解码器、信宿、噪声等要素。噪声主要对( )形成干扰或影响。(C)
A. 信源
B. 编码器
C. 信道
D. 解码器
解析:
3.以下关于信息的质量属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 完整性,是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
B.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符合预期的
C.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
D.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质量属性。
(1)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2)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3)可靠性: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的。
(4)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例如,昨天的天气信息不论怎样精确、完整,对指导明天的穿衣并无帮助,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信息的价值为零。
(5)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6)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7)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B选项应该是可靠性,所以B选项不正确。信息的质量属性必须全部掌握,容易在单选中考查,考查形式基本是判断每个属性所对应的内容是否正确。
4.以下关于信息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 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B. 信息化是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改造、支撑人类各项活动的过程
C. 互联网金融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一种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D. 信息化的主体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包括开发和测试人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2)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信息化的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4)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5)信息化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6)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信息化的主体、时域、空域、手段、途径、目标都必须掌握,易考选择题,考查形式多为原文概念考查。
5.以下关于信息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信息化的主体是程序员、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管控人员
B. 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 信息化的手段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D. 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
解析:
6.以下关于信息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 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同质性,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相同的价值
B. 信息资源具有广泛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C. 信息资源具有流动性,通过信息网可以快速传输
D. 信息资源具有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和挖掘,可以得到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资源的7个特点。
信息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相比,具有以下7个特点:
(1)能够重复使用,其价值在使用中得到体现。
(2)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
(3)具有广泛性。人们对其检索和利用,不受时间、空间、语言、地域和行业的制约。
(4)是社会公共财富,也是商品,可以被交易或者交换。
(5)具有流动性。通过信息网可以快速传输。
(6)多态性。信息资源可以以数字、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态存在。
(7)融合性。整合不同的信息资源并分析、挖掘,可以得到新的知识,取得比分散信息资源更高的价值。
A选项中“体现相同的价值”是不正确的。信息资源的7个特点了解即可,建议在考前读两遍。
7.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中,( )是国家信息化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利益。(A)
A. 信息技术应用
B. 信息网络
C. 信息资源
D. 信息化人才
解析:
8.构建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的内容不包含( )。(B)
A. 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B. 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C. 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基础设施
D.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包括:
(1)加快宽带网络优化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2)促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和前沿布局。
(3)建设安全可靠的信息应用基础设施。
(4)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5)优化国际通信网络布局。
本题为原文概念的考查,易考选择题,必须掌握。
9.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 )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视网膜识别、自动规划、专家系统。(A)
A. 人工智能
B. 自动控制
C. 地理信息
D. 移动计算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917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