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模拟试卷3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模拟试卷3

本单篇文档共8480字,内容预览36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计算机类软考中级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价格: 免费 原价:¥9.00
收藏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模拟试卷3

中文选择题

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立项、开发、运维及消亡4个阶段。以下对各阶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立项阶段:依据用户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求,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B. 开发阶段: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等工作实现并交付系统

C. 运维阶段: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后的阶段,系统的运行维护就是更正性维护

D. 消亡阶段: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甚至废弃重建等

解析:

2.某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无法全面准确获取需求,此时可以基于对已有需求的初步理解,快速开发一个初步系统模型,然后通过反复修改实现用户的最终需求。这种开发方法称为( )。(B)

A. 结构法

B. 原型法

C. 瀑布模型法

D. 面向对象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开发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结构化方法: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

原型法:在无法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并不要求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分析,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面向对象方法:用对象表示客观事物,对象是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以达到复用的目的。

根据题干中“无法全面准确获取需求”可知,此系统运用的是原型法。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常用的3种开发方法必须掌握,其适用于什么系统也必须掌握,易考查选择题。

3.关于信息系统设计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 人/机界面设计是系统概要设计的任务之一

B. 确定系统架构时,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纵向”分解而不是“横向”分解

C. 系统架构设计对设备选型起决定作用

D. 设备选型与法律制度无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系统架构。

A选项:人/机界面设计属于详细设计。

B选项:对整个系统的分解,既要进行“纵向”分解,也需要对同一逻辑层分块进行“横向”分解。

D选项:在选型时,必须要考虑规范及有关法律制度。

系统架构是将系统整体分解为更小的子系统和组件,从而形成不同的逻辑层或服务。之后,进一步确定各层的接口,层与层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系统的一系列分解,最终形成系统的整体架构。系统的选型主要取决于系统架构。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4.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 )不是结构化的分析方法的图形工具。(D)

A. 判定树

B. 数据流图

C. 数据字典

D. 快速原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工具。

结构化分析方法一般利用图形表达用户需求,使用的手段主要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表以及判定树等。快速原型为干扰选项。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5.软件测试通常可划分为( )、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C)

A. 冒烟测试

B. 性能测试

C. 单元测试

D. 白盒测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测试的三个阶段。

软件测试伴随开发和维护过程,通常可以在概念上划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三个阶段。选项A为干扰项。

6.以下关于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测试与维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软件需求分析可以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发现系统的边界,并详细描述系统需求

B. 软件设计可以划分为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C. 软件测试是在编码阶段完成后开始介入的

D. 软件维护指的是软件产品交付前和交付后需要提供的支持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需求分析、设计、测试与维护。

测试不再只是一种仅在编码阶段完成后才开始的活动。现在的软件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应该包括在整个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活动,它本身是实际产品构造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C选项中“测试是在编码阶段完成后开始介入的”是错误的。

7.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工具和发布工具属于( )。(C)

A. 软件需求工具

B. 软件测试工具

C.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

D. 软件构造工具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工具是用于辅助软件生命周期过程的基于计算机的工具。

软件需求工具包括:需求建模工具和需求追踪工具。

软件测试工具包括:测试生成器、测试执行框架、测试评价工具、测试管理工具、性能分析工具。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包括:追踪工具、版本管理工具和发布工具。

软件构造工具包括:程序编辑器、编译器、代码生成器、解释器、调试器等。

软件开发的几种工具需记忆,不要混淆,易出选择题。

8.关于面向对象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对象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

B. 如果把对象比作房屋设计图纸,那么类就是实际的房子

C. 继承表示对象之间的层次关系

D. 多态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一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复用和模式等。

对象:由数据及其操作所构成的封装体,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对象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

类: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属性(数据)和操作(函数)封装在一起。类和对象的关系可理解为,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

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父类与子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外一类对象的特征,继承又可分为单继承和多继承。

多态: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一般都是原文内容的考查,切记每个概念不要张冠李戴。

9.以下关于对象、类和继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

B. 类是现实世界中实体的形式化描述

C. 对象是类的实例,类是对象的模板

D. 继承表示对象之间的层次关系

解析:

10.关于软件架构分层模式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 允许将一个复杂问题分层实现

B. 每一层最多只影响相邻两层

C. 具有各功能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黑盒”特性

D. 允许每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可以充分支持软件复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软件架构模式中的分层模式。

分层模式:采用层次化的组织方式,每一层都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使用下一层提供的功能。该模式允许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848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模拟试卷3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