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上午基础知识(信息化知识)模拟试卷2
中文选择题
1.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属于信息传输模型中的( )。(B)
A. 信源
B. 信道
C. 信宿
D. 编解码
解析:
2.以下关于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应
B.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C. 信息是事物普遍的联系方式,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量化等特点
D. 信息是主体对于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所以A选项正确。
事物的本体论信息,就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所以B选项正确。
主体关于某个事物的认识论信息,就是主体对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所以D选项正确。
信息是可以量化的,信息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质量,信息还可以理解为消除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所以c选项不正确。信息的概念一般为原文考查,建议记忆。
3.信息系统具有的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称为( )。(B)
A. 稳定性
B. 健壮性
C. 安全性
D. 可用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系统的特点。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以下特性会表现得比较突出:
(1)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这个特性决定了系统可以被外部环境识别,外部环境或者其他系统可以按照预定的方法,使用系统的功能或者影响系统的行为。系统的开放性体现在系统有可以清晰描述并被准确识别、理解的所谓接口层面上。
(2)脆弱性: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对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脆弱性差的系统,一旦被侵入,整体性会被破坏,甚至面临崩溃,系统瓦解。
(3)健壮性:当系统面临干扰、输入错误、入侵等因素时,系统可能会出现非预期的状态而丧失原有功能、出现错误甚至表现出破坏功能。系统具有的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称为健壮性,也叫鲁棒性。要求具有高可用性的信息系统,会采取冗余技术、容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来抵御系统出现非预期的状态,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本题为原文概念的考查,信息系统的6个特点必须掌握,极易出选择题。
4.关于信息化基本内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 信息化的主体是信息化主管部门
B. 信息化的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C. 信息化的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D. 信息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解析:
5.信息化可分成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等不同层次。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是( )的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D)
A. 产品信息化
B. 产业信息化
C. 国民经济信息化
D. 社会生活信息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化5个层次中的社会生活信息化。
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商务、教育、政务、公共服务、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服务,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提升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等是社会生活信息化的体现和重要发展方向。
本题为原文概念的考查。信息化从“小”到“大”的5个层次必须掌握,易考选择题。
6.开展区域链技术的商业试探性应用,属于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中的( )。(A)
A. 信息技术应用
B. 信息网络
C. 信息资源
D. 信息技术和产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信息化体系6要素。
(1)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6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3)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
(4)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5)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开展区域链技术的商业试探性应用属于信息技术应用。故A选项正确。国家信息化体系6要素必须掌握,极易出选择题。
7.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中,( )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A)
A. 信息技术和产业
B.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
C. 信息资源
D. 信息化人才
解析:
8.关于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不正确的是( )。(C)
A.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两者并举互动,共同发展
B.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发展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
C. 信息化是当务之急,可以减缓工业化,集中实现信息化
D. 要抓住网络革命的机遇,通过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的融合,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已是势在必行。C选项中“减缓工业化,集中实现信息化”不正确。
9.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涉及了人工智能的几个基础理论,其中( )研究统计学习基础理论、不确定性推理与决策、分布式学习与交互、隐私保护学习等学习理论和高效模型。(C)
A. 大数据智能理论
B. 跨媒体感知计算理论
C. 高级机器学习理论
D. 群体智能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工智能。
高级机器学习理论研究统计学习基础理论,不确定性推理与决策、分布式学习与交互、隐私保护学习、深度强化学习、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主动学习等学习理论和高效模型。故C选项正确。本题了解即可。
10.2013年9月,工业与信息化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了《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下关于信息化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有:统筹发展、有序推进、需求牵引、市场导向、完善机制、创新驱动、加强管理、保障安全
B. 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包括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全面普及,推动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调创新等
C. 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D.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处于开展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化发展。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处于深入发展的阶段,已经不是开展阶段了,所以D选项不正确。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也必须掌握,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912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