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Python)机试模拟试卷82
单项选择题
1.整数在计算机中存储和运算通常采用的格式是( )。(B)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偏移码
解析:根据符号位和数值位的编码方法不同,机器数有原码、补码和反码3种表示。整数在计算机中存储和运算通常采用的格式是补码。本题选择B选项。
2.在操作系统中,将文件名转换为文件存储地址的结构是( )。(C)
A. 路径名
B. PCB表
C. 文件目录
D. 文件名
解析:一个计算机系统中有成千上万个文件,为了便于对文件进行存取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建立文件的索引,即文件名和文件物理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文件的索引称为文件目录。本题选择C选项。
3.在长度为n的有序链表中进行查找,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 )。(C)
A. n-1
B. n/2
C. n
D. 与有序顺序表的二分法查找相同
解析:最坏情况为:查找的元素为表中最后一个元素或查找的元素不在表中,则需要比较表中所有元素,所以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次数为n。本题选择C选项。
4.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50)。经过一系列正常的入队与退队操作后,front=rear=25。然后又成功地将一个元素入队,此时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 )。(A)
A. 1
B. 50
C. 26
D. 2
解析:设循环队列的存储空间为Q(1:m),当front=rear=m时,循环队列为空;当front=rear且不等于m时,循环队列可能为空,也可能为满。当为空时,可以插入元素;当为满时,插入元素会发生“上溢”错误。题目中已经说明“成功地将一个元素入队”,说明之前循环队列的状态为空,插入一个元素后,队列中共有1个元素。本题选择A选项。
5.设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中序序列为ABCDEF,则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 )。(B)
A. ABCDEF
B. FEDCBA
C. DEFCBA
D. CBAFED
解析:二叉树遍历可以分为3种:前序遍历(访问根节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前)、中序遍历(访问根节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两者之间)、后序遍历(访问根节点在访问左子树和访问右子树之后),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也遵循同样的规则。本题中,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CDEF,可确定二叉树的根节点为A,由于后序序列最后访问根节点,可排除A、D两项;由中序序列为ABCDEF可知,以A为根的这棵二叉树不存在左子树,且由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相同可判断出每棵子树均不存在左子树(即只有右子树),后序序列先访问处于右子树上的节点F。本题选择B选项。
6.不属于对象构成成分的是( )。(D)
A. 标识
B. 属性
C. 方法(或操作)
D. 规则
解析:对象是由描述该对象属性的数据以及可以对这些数据施加的所有操作封装在一起构成的统一体。一个对象通常可由对象名(标识)、属性和操作三部分组成。本题选择D选项。
7.软件工程的三要素是( )。(B)
A. 方法、工具和环境
B. 方法、工具和过程
C. 方法、平台和管理
D. 方法、工具和文档
解析:软件工程包含方法、工具和过程3个要素。方法是完成软件开发各项任务的技术手段;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本题选择B选项。
8.关于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数据独立性差
B.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C. 数据真正实现了结构化
D.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解析:数据库管理阶段的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集成性、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性低、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本题选择A选项。
9.学校的每个社团都有一名团长,且一个同学可同时担任多个社团的团长,则实体团长和实体社团间的联系是( )。(B)
A.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一
D. 多对多
解析:一个社团只能有一名团长,一个同学可以同时担任多个社团的团长,则团长和社团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团长是一的一方,社团是多的一方。本题选择B选项。
10.如果定义班级关系如下:
班级(班级号,总人数,所属学院,班级学生)
则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的属性是( )。(D)
A. 所属学院
B. 班级号
C. 总人数
D. 班级学生
解析:对于关系模式,若其中的每个属性都已经不能再分为简单项,则它属于第一范式。本题中,在关系模式“班级”中,属性“班级学生”又可以分为“学生学号”和“学生姓名”等,因此不满足第一范式。本题选择D选项。
11.在Python中,IPO模式不包括( )。(A)
A. Program(程序)
B. Input(输入)
C. Process(处理)
D. Output(输出)
解析:程序设计的IPO模式定义如下。
I:Input输入,程序的输入。程序的输入包括文件输入、网络输入、控制台输入、随机数据输入、程序内部参数输入等。输入是一个程序的开始。
P:Process处理,程序的主要逻辑。程序对输入进行处理,输出产生结果。处理的方法也叫算法,是程序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算法是一个程序的“灵魂”。
O:Output输出,程序的输出。程序的输出包括屏幕显示输出、文件输出、网络输出、操作系统内部变量输出等。输出是一个程序展示运算成果的方式。
本题选择A选项。
12.拟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使用的Python语句是( )。(C)
A. printf('Hello World')
B. print(Hello World)
C. print("Hello World")
D. printf("Hello World")
解析:在Python中,输出用print()函数,Hello World是字符串类型,需要加单引号或双引号。本题选择C选项。
13.以下关于二进制整数的定义,正确的是( )。(B)
A. 0B1014
B. 0b1010
C. 0B1019
D. 0bC3F
解析:二进制整数以0b开头,后面跟二进制数0和1。A、C、D中有4、9、C、3、F,这些都不是二进制数。本题选择B选项。
14.以下关于Python的复数类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A. 复数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B. 实部不可以为0
C. Python可以使用z.real和a.imag分别获取它的实部和虚部
D. 复数类型与数学中复数的概念一致
解析:在Python中,复数类型表示数学中的复数,D项正确。复数可以看作二元有序实数对(a,
15.以下变量名中,符合Python变量命名规则的是( )。(D)
A. 33_keyword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1908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