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隋唐末法律制度)模拟试卷2
单选题
1.下列有关《开皇律》的说法,错误的是(C)
A. 笞刑分为笞十到笞五十五等
B. 杖刑分为杖六十到杖一百五等
C. 流刑分为一千里到三千里三等
D. 死刑为绞、斩两等
解析:《开皇律》中的流刑分为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两千里三等,C选项错误。本题为选非题,因此C选项当选。
2.系统记载唐朝官制的政书是(C)
A. 《五十三条新格》
B. 《永徽律疏》
C. 《唐六典》
D. 《开元律》
解析:《唐六典》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编纂的一部有关唐朝中央与地方官制的法规大全。唐玄宗开元十年下令,仿效《周礼》制六典,六典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所有篇目完全是按唐代官制来设置,详细列出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的组织规模、官员编制及职权范围。它开启了中国古代行政立法法典化的先河。因此本题应选C。
3.“刑统”这种法典编纂形式出现在(D)
A. 《唐六典》
B. 《开元律》
C. 《贞观律》
D. 《大中刑律统类》
解析:唐宣宗大中年问将《唐律》按性质分为121门,并将“条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条之后,即“以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格敕”,共1 250条,称为《大中刑律统类》,从而改变了自秦汉以来编修刑律的传统体例,形成“刑统”这种新的法典编纂形式,对宋王朝制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D选项正确。
4.下列不属于《唐律》中的篇目的是(C)
A. 《卫禁》
B. 《职制》
C. 《户兴》
D. 《断狱》
解析:《唐律》共12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C选项不属于《唐律》篇目。
5.《唐律疏议》中,主要规定对皇帝、宫殿、太庙、陵墓等的警卫,及关津要塞和边防的保卫的篇章是(A)
A. 《卫禁》
B. 《职制》
C. 《厩库》
D. 《擅兴》
解析:《唐律疏议》各篇规定的内容为:《名例》主要规定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卫禁》主要规定对皇帝、宫殿、太庙、陵墓等的警卫,及关津要塞和边防的保卫;《职制》主要涉及职官及其职责、程序、公文递送等方面的职务犯罪和一些非职务犯罪;《户婚》主要规定户口、家庭、婚姻、赋役、土地管理等方面的犯罪内容;《厩库》主要规定马牛的供养使用以及兵甲、财帛、仓库的保护;《擅兴》主要是关于军队的征调指挥、行军出征、军需供给和工程兴造方面的法律;《贼盗》主要规定谋反、谋大逆、恶逆等十恶方面的犯罪和杀人、强盗、窃盗等重大刑事犯罪及相应的刑事责任;《斗讼》主要规定斗殴犯罪和告讼犯罪;《诈伪》是关于惩治诈欺和伪造的法律;《杂律》的内容涉及面较宽,为不便于列入其他篇目的犯罪规定,在唐律中主要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主要规定市场管理、债权债务、犯奸失火以及其他一些轻微危害社会秩序和经济关系的犯罪和处罚;《捕亡》是关于追捕逃犯、逃丁、逃兵和逃奴婢的法律;《断狱》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律。A选项正确。
6.在唐朝,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按照( )处理(C)
A. 受害方国家法律
B. 实施犯罪的人所在的国家法律
C. 唐朝法律
D. 道德
解析:在唐朝刑事立法上有一项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是“化外人有犯”。即同一国家侨民在中国犯罪,按其本国法律处断,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家侨民相犯或唐朝人与外国人相犯,则按照唐律处刑,实行属地主义原则。C选项正确。
7.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
A. 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
B. 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
C. 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
D. 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
解析:根据《唐律疏议·名例》,五刑包括笞刑(笞一十、笞二十、笞三十、笞四十、笞五十)、杖刑(杖六十、杖七十、杖八十、杖九十、杖一百)、徒刑(徒一年、徒一年半、徒二年、徒二年半、徒三年)、流刑(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流三千里)、死刑(绞、斩)。本题选C。
8.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者,这一罪名在唐朝被称作(B)
A. 不睦
B. 不孝
C. 不义
D. 不道
解析:不睦:谋杀或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告发丈夫及大功以上尊长。不孝: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者。不义:闻夫丧匿不举哀、作乐、释服从吉、改嫁以及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方面的犯罪。不道:杀一家非死罪者三人和肢解人;造蓄蛊毒、厌魅。B选项正确。
9.唐朝的有息借贷契约被称为(C)
A. 借
B. 贷
C. 出举
D. 负债
解析:唐朝民间借贷关系已相当复杂,“借”一般指使用借贷,“贷”一般指消费借贷。借贷契约分为有息和无息两种,前者称“出举”,后者称“负债”。C选项正确。
10.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C)
A. 50岁
B. 60岁
C. 70岁
D. 80岁
解析:唐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为70岁,并依照官品级别分别报皇帝批准和吏部备案。但在实践中官员致仕,除年龄外,身体状况也是决定性因素。C选项正确。
11.唐德宗时期,采纳宰相( )的建议,实行两税法(C)
A. 长孙无忌
B. 房玄龄
C. 杨炎
D. 杜如晦
解析: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C选项正确。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均为贞观名臣。本题选C。
12.在宋朝,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或者特定的区域颁发的诏令被称作(B)
A. 令
B. 敕
C. 条法事类
D. 诏
解析:在宋朝,敕是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或者特定的区域颁发的诏令。B选项正确。
13.关于宋代的法律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 《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B. 编敕是宋朝最重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
C. 凌迟首用于五代,至宋立为法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698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