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4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35岁,体重70kg,因左耳缓慢进行性听力下降就诊于耳科门诊。诉耳鸣,走路不稳感,既往儿时有左耳流脓史1年。
1.下列检查中合适的是(A,B,C,D)
A. ABR听阈和潜伏期
B. 前庭功能
C. 颞骨CT
D. 颅脑+内耳道MRI
E. 甘油实验
解析:甘油实验与耳声发射配合通过减少异常增加的内淋巴而检测听觉功能的变化,多用于梅尼埃病的检查,根据本患者病情,A、B、C、D选项的意义较大。
2.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占位性改变,内耳道扩大。最有可能的诊断是(E)
A. 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胆脂瘤)
B. 脑膜瘤
C. 胶质瘤
D. 面神经鞘瘤
E. 听神经瘤
解析:小脑脑桥角肿瘤以听神经瘤最常见,其他常见的有脑膜瘤、三叉神经鞘膜瘤、上皮样囊肿(先天性胆脂瘤)等。绝大多数肿瘤来自前庭神经,以上前庭神经最易发生,而蜗神经较少。根据占位的位置,内耳道正是听神经、面神经经过的地方,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听神经瘤可能性最大。
3.关于本病的临床特点,以下叙述不恰当的是(D,E)
A. 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
B. 该肿瘤生长一般较缓慢
C. 多单侧发病
D. 为小脑脑桥角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E. 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范围无关
解析:听神经瘤为桥小脑角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故D错误,E明显错误,其余各项均为本病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4.本病的治疗方法,不恰当的是(C,D,E)
A. 确诊后尽早手术治疗
B. 小听神经瘤可行伽玛刀治疗
C. 颅内压高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D. 伽玛刀治疗后复发者不可再行手术治疗
E. 脑干或小脑受压者可行伽玛刀治疗
解析:听神经瘤伽玛刀治疗:可用于小听神经瘤治疗,但不适用于脑干受压或颅压高的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者,可再行手术,但手术难度增加。C、D、E项不正确,F明显错误。
5.本病关于耳科领域手术治疗,叙述不恰当的是(D,E)
A. 无实用听力者,可经迷路入路手术
B. 内耳道内肿瘤<1.5cm者,可取颅中窝入路手术
C. 大于4cm的肿瘤可经乙状窦后入路
D. 经乙状窦后入路是达到桥小脑角最短入路
E. 经迷路入路不易于保护和修复面神经采用
解析:经迷路入路不但可以开放内耳道,还可以较好地暴露桥小脑角,是达到桥小脑角的最短进路。其优点是通过经迷路进路,损伤小,面神经显示清楚,保存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机会大。
经颅中窝入路:有实用听力且予保留听神经的病例主要采用经颅中窝入路。经颅中窝入路主要针对直径1.5cm以内局限在内耳道和管外小于1cm小听神经瘤。
经乙状窦后入路:主要用于肿瘤大于4cm的桥小脑角肿瘤。对于小于1.5cm大于0.5cm的肿瘤有可能能够保留听力。
6.肿瘤大小的临床类型叙述不正确的是(A,C,E)
A. 直径小于1.5cm者为小听神经瘤
B. 直径大于4.0cm或肿瘤超过中线者为大听神经瘤
C. 直径1.5~2.5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
D. 直径2.5~4.0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
E. 直径2.5~3.5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
解析:直径小于2.5cm者为小听神经瘤;直径为2.5~4.0cm者为中等大听神经瘤;直径大于4.0cm为大听神经瘤。
患者男,40岁,体重80kg,因从高处坠落颅脑着地后昏迷就诊于急诊外科。因左耳外耳道流血急请耳鼻喉科会诊。检查患者同时伴有左侧面瘫。已行外科包扎。
7.下列处理方法不恰当的是(A,D,E)
A. 急收耳科住院治疗
B. 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耳部感染
C. 消毒后清除外耳道脏物
D. 少许出血可行外耳道填塞止血
E. 有脑脊液漏者,先观察
解析:不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颅脑损伤的情况下贸然收入耳科是不可取的,不明确是否有颞骨骨折时进行外耳道填塞止血、水冲洗外耳道均是不明智的选择,可能导致颅内感染,如出现脑脊液漏,应积极处理。故选A、D、E。
8.下列紧急措施,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是(A)
A. 颅脑+颞骨CT
B. 外耳道积血及脏物细菌培养
C. 急行手术鼓室探查
D. 面神经电图、肌电图检查
E. 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
解析:高空坠落颅脑受伤患者,首先应排除颅脑血肿等危及生命的严重问题的存在,颅脑+颞骨CT可以反映颅脑受损情况,应立即检查。
9.检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临床表现是(A,B,C,E)
A. 外耳道软组织撕裂
B. 血鼓室
C. 鼓膜可破裂
D. 前庭功能检查正常或减退
E. 前庭功能检查减退
解析:
10.颞骨CT示颞骨骨折,骨折与岩骨长轴垂直。下列诊断及相关描述正确的是(B)
A. 纵行骨折,该型最常见
B. 横行骨折,可致永久性面瘫
C. 混合型骨折,多见于严重的颅脑多发性骨折
D. 纵行骨折,多伤及内耳引起较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E. 横行骨折,主要损伤中耳引起传导性聋
解析:纵行骨折其骨折线起自颞骨鳞部,通过外耳道后上壁、中耳顶部,沿颈动脉管,至颅中窝底的棘孔或破裂孔附近。横行骨折其骨折线常起自颅后窝的枕骨大孔,横过岩锥到颅中窝。有的经过舌下神经孔及岩部的管孔(如颈静脉孔),个别可经过内耳道和迷路到破裂孔或棘孔附近。
纵行骨折主要伤及中耳,故出现传导性听力损失和低频耳鸣。横行骨折易伤及内耳故多为感音性听力损伤,耳鸣多为高频性。如同时伤及中耳和内耳可出现混合性聋。
横行骨折伤及迷路前庭,故常发生眩晕,自发性眼震症状持续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纵行骨折时面瘫的发生率为20%,多为面神经受压、水肿、血肿压迫面神经所致,预后好;横行骨折中发生率为50%,多损伤面神经颅内段至内耳道段,预后差,较难恢复。
11.患者病情稳定后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脑干诱发电位示左耳听阈80dB,患者诉眩晕和耳鸣。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E)
A. 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鼓室探查术以求恢复听力
B. 患者可有低频耳鸣
C. 患者听力可完全自行恢复
D. 眩晕可能短期内恢复
E. 患者可伴有自发性眼震,可能短期内恢复囊减压术改善眩晕
解析:横行骨折伤及迷路前庭,故常发生眩晕,自发性眼震症状持续时间视病情轻重而定。横行骨折易伤及内耳故多为感音性听力损伤,耳鸣多为高频性。故D、E正确。
12.关于面瘫的叙述正确的是(B,E)
A. 面瘫可自行恢复,无需特殊处理
B. CT扫描有助于发现面神经管损伤部位
C. 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行面神经探查和减压术
D. 10周内保守治疗,无效者行面神经探查和减压术
E. 经2~6周保守治疗无效者行面神经探查和减压术
解析:面瘫患者经2~6周保守治疗无效者行面神经探查和减压术,故A、C、D均不正确。
患儿女,5岁,半年前发现患儿双耳听力进行性下降,无耳痛,无耳溢液史,不伴眩晕耳鸣。
13.下列哪些措施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45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