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综合法律知识 > 2000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真题试卷

2000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真题试卷

本单篇文档共39874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企业法律顾问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综合法律知识 真题试卷 4066人下载
价格: 免费 原价:¥8.00
收藏

2000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真题试卷

单项选择题

1.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是对主体的意志行为发生影响进而作用于主体的行为,这体现了法的(  )职能和作用。(C)

A. 强制

B. 社会

C. 规范

D. 指引

解析: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对主体的意志行为发生影响,从而对主体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的作用。因此,C项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行为施以法律制裁,从而使其具有预防违法犯罪的作用;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带有价值评判的标准,对于人们行为的合法与否具有的评判作用。两者都只是法的规范作用的具体表现,而不能取代法的规范作用,故AD项均不是最合题意的选项。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律具有的维护阶级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而不是指对具体主体的行为有何影响或作用,因此,B项也不合题意。

2.在我国,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一般是指(  )创制的过程。(C)

A. 程序法

B. 实体法

C. 成文法

D. 不成文法

解析: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文件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区分的标准是法的表现形式的不同。程序法是规定保证实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法律;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人们的实体权利义务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权和职责的法律。两者区分的标准是法的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因此,最符合题意的为C项。

3.我国刑法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这项规定属于(  )规范。(D)

A. 情况性

B. 选择性

C. 授权性

D. 准用性

解析:准用性规范是指不直接规定规范的内容,而是规定必须参照其他规范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其目的在于避免法律条文的重复。情况性规范是指规定完全由法律适用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由裁量的法律规范。选择性规范是指列举了若干种方案,允许法律适用机关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案进行适用的法律规范,又称为任选的规范。授权性规范是赋予主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权利的法律规范。因此,四个选项中D项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4.由人的行为引起,但在某种法律关系中不与人的意志相联系的事件,称之为(  )。(B)

A. 绝对事件

B. 相对事件

C. 必然事件

D. 偶然事件

解析:相对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起的,但对于某种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而言却不与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情况。例如,因凶杀导致某人死亡,从而引起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和婚姻关系的终止,某人的死亡虽然是他人的行为(意志行为)引起的,但其对于继承法律关系的发生和婚姻关系的终止而言,却只具有事件的意义。因此,B项为最合题意的选项,其余选项均不合题意。

5.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讲,法律关系主体从事脑力劳动所取得的成果属于(  )。(A)

A. 法律关系客体

B. 法律关系客观条件

C. 法律关系后果

D. 法律事实

解析: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可以分为: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又称精神财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从事脑力劳动取得的智力成果,如作品、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商标等知识产品,也包括与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所以,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讲,法律关系主体从事脑力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的智力成果,是法律关系客体的一种。因此,选项A为正确选项。

6.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后生效。(C)

A. 报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 报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C. 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D. 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解析:根据《宪法》第116条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因此,C项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7.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  )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C)

A. 社会力量

B. 经济力量

C. 政治力量

D. 法律力量

解析: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它在本质上也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但是,统治阶级在制定宪法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意志通过宪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而是必须考虑本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并以这种关系作为依据来确定宪法的某些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体现,而且这种体现相对于一般法律而言,具有集中性和全面性。因此,C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8.(  )是决定社会主义方向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国家保障其巩固和发展。(B)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全民所有制

C.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D. 劳动者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解析:根据《宪法》第7条的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所以B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9.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属于(  )范围内的议案。(B)

A. 全国人大代表职权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职权

D. 任何

解析:根据《宪法》第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分别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因此,B项为正确选项。

10.对单位犯罪的处罚,采取(  )。(B)

A. 只处罚单位的单罚制

B. 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又处罚单位的双罚制

C. 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制度

D. 双罚制与单罚制并存的制度

解析:根据《刑法》第31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这里规定的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是一种既处罚直接责任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又处罚单位的双罚制,因此,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为B项。

11.某甲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在刑罚执行1年时,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对其先后犯罪应按(  ),实行数罪并罚。(C)

A. 前后两罪所判刑罚相加判处有期徒刑21年

B. 前后两罪所判刑罚相加,然后减去已经执行的1年刑期,在判决新罪时,判处20年有期徒刑

C. 前罪所判刑罚先减去已执行的1年,然后将前罪剩余的12年刑期与后罪所判8年刑期,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判处刑罚

D. 前后两罪所判刑罚相加后,减去1年,然后按照数罪中最高刑期13年以上,总和刑期即20年以下,判处刑罚

解析: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987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2000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真题试卷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