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结构设计)机试模拟试卷5
选择题
1.设有关系模式R(A,B,C,D),其函数依赖集为F={A->D,B->D,C->D}。如果将R分解为R1(A,B.C)和R2(C,D),则该分解是( )(C)
A. 同时保持函数依赖和无损连接的分解
B. 保持函数依赖但不保持无损连接的分解
C. 保持无损连接但不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D. 既不保持函数依赖也不保持无损连接的分解
解析:对模式进行分解时,既要保证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又要保证分解”保持函数依赖”。所谓”无损连按”指分解的若干连接重组时可以精确恢复到原来的数据表,数据记录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保持函数依赖”是指原关系模式含有的属性之间的隐含关系在分解后不能丢失。本题由所给的F可以看出A,B,C为关系中的主键,D为非主属性,D依赖于A,B,C分解可恢复出原关系,但其中隐含的D对A、B的依赖却丢失了。
2.在一个ER图中,包含三个实体集,两个二元一对多联系,两个二元多对多联系,则将该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后,得到的关系模式个数是( )。(B)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解析:ER图向关系模式转换涉及到两方面:
①实体的转换;
②实体间联系的转换。
实体的转换:在从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一个实体就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主键。
实体间联系的转换:实体间存在三种联系,即1:1(一对一),1:m(一对多),m:n(多对多)。在从ER向关系模式转换规则如下:
1:1(一对一)联系
方法一:联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两个实体中的任意一个键构成。
方法二:联系与一端的实体的关系模式合并,即将联系的属性加入到实体的关系模式内,主键不变。
1:m(一对多)联系
方法一:联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m端实体的键组成。
方法二:与m端的实体的关系模式合并,即将联系的属性加入到实体的关系模式内,主键不变。
m:n(多对多)联系
多对多联系转换成新的独立的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两端实体的键组合而成。
由题目可知,该题中有三个实体,二个1:m(一对多)联系,二个m:n(多对多)联系。三个实体和二个m:n(多对多)联系可以转换为单独的模式,二对1:m(一对多)联系需要合并到实体中去。因此可以最终得到5个模式,故选择B选项。
3.在一个银行信息系统的ER图中,有顾客、账户及贷款三个实体集。一个顾客可以开立多个账户,每个账户只能由一个顾客开立;一个顾客可以申请多笔贷款,每笔贷款只能有一个申请顾客;一个账户可以支付多笔贷款,每笔贷款只能有一个支付账户。则将该ER图转化为关系模型后,得到的关系模式个数是( )。(A)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解析:在从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实体转换为独立的模式,多对多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一对多联系中一端并入到多端的实体,一对一联系并入实体中。根据题意,顾客和账户之间是一对多联系,顾客和贷款之间是一对多联系,账户和贷款之间是一对多联系,即本题中有三个实体,三个一对多联系,因此转换为关系模式后,则得到3个关系模式。故答案为A项。
4.下列关于索引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一个数据表上可以建立多个非聚集索引
B. 主索引可以同时是非聚集索引
C. 辅索引可以同时是聚集索引
D. 一个数据表上可以建立多个聚集索引
解析:一个数据文件上可以建立多个索引文件。如果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与索引文件中索引项的排列顺序一致,则称为该索引文件为聚集索引,否则称为非聚集索引。一个数据文件上只能建立一个聚集索引,可以建立多个非聚集索引。故答案为D选项。
5.关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有下列说法( )。
Ⅰ.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组织与存储、数据访问与处理、应用设计等几个方面
Ⅱ.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采用自上而下的E-R设计时,首先设计局部E-R图,然后合并各局部E-R图得到全局E-R图
Ⅲ.在数据库逻辑设计阶段,将关系模式转换为具体DBMS平台支持的关系表
Ⅳ.在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一般需要设计视图和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B)
A. Ⅰ、Ⅲ和Ⅳ
B. Ⅰ
C. Ⅱ和Ⅲ
D. Ⅱ和Ⅳ
解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3个步骤,每个步骤的设计活动按照数据组织与存储、数据访问与处理、应用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在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采用自下而上的ER设计。将关系模式转换为具体DBMS平台支持的关系表是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工作。设计视图和关系模式的完整性约束是数据逻辑设计阶段的工作。
6.下列数据库结构设计中,包含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处理工作的是( )。(B)
A.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B.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C. 数据库存取结构设计
D.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解析:关系模式的设计、规范化处理属于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
7.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考虑到应用主要以分析型查询为主,决定对表采取按列存储的实施方案,这一操作属于数据库的( )。(A)
A. 物理结构设计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存取结构设计
解析: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数据分布设计、确定系统配置和物理模式评估。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考虑到应用主要以分析型查询为主,决定对表采取按列存储的实施方案,这一操作属于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中的数据分布设计内容。故答案为A选项。
8.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模型中,有下列活动:
Ⅰ.梳理和设计业务ER图
Ⅱ.对模式进行垂直或水平分解
Ⅲ.分析整理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Ⅳ.将ER图转化成关系模式
V.确定数据存放位置
VI.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
以上活动中,属于逻辑模型设计阶段应该做的工作是(B)
A. 仅Ⅰ、Ⅲ和VI
B. 仅Ⅰ、Ⅳ和VI
C. 仅Ⅲ、V和VI
D. 仅Ⅱ和Ⅳ
解析:根据数据库应用系统生命周期,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单个步骤。其中,Ⅰ.梳理和设计业务ER图属于概念设计;Ⅲ.分析整理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属于概念设计:V.确定数据存放位置是物理设计。逻辑设计指从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出发,设计表示为逻辑模式的数据库逻辑结构。Ⅱ、Ⅳ和VI属于逻辑设计。故答案为B选项。
9.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有如下工作:
Ⅰ.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
Ⅱ.数据分布设计
Ⅲ.确定数据库和操作系统参数
Ⅳ.将关系模式和相关视图转换为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可支持的表和视图
V.从时间、空间、维护代价等方面评估物理设计结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966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