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法理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
单项选择题
1.对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法学,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有( )。(D)
A.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法学区别于其他法学的根本标志
B.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解放是法律的价值追求
C.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法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论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研究法学理论性问题的重要认识论
解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法学区别于其他法学的根本标志。A选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实现人的解放是法律的价值追求,法律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平等、独立和尊严。B选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法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论。C选项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研究法学实践性问题的重要认识论。D选项表述错误。
2.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B)
A.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B. 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C. 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
D. 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
解析:法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不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法既可以执行政治职能,也可以执行社会公共职能。故B项正确。法最终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3.我国《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刑法在有无溯及力问题上采用( )。(C)
A. 从旧原则
B. 从轻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解析:“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这同时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故C项正确。
4.下列有关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有( )。(B)
A.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B. 法学就其属性来说,既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
C. 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等
D. 由于各国的法律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法律处在不断变动之中,因此,法学不可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缺乏科学性
解析:法学是一门以法(或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作用。因此,法学的研究对象并非仅有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A项表述错误。由于法律是人们生活意义的规则体现,法学要解决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人们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法律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B项正确。立法学、法律解释学、法律社会学是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即法律的运行)这一角度对法学所作的分类。C项错误。从科学一词较为宽泛的定义来衡量,法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以不同方法为主导的各种流派,其方法具有科学性,理论具有规范性。D项表述错误。
5.关于法律论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法律论证不仅是在寻求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而且是在追求一种广泛的正当性
B. 法律论证的程序规则都应当坚持公开性、严格性和对抗性
C. 法律论证的程序规则均应当以法律适用为主要目的,通过合法程序达到正义的结果
D. 论证的结论应当是没有争议的
解析:法律论证不仅是在寻求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合法性,而且是在追求一种广泛的正当性,即社会认同,包括道德评价和利益平衡以及消弭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差异等。A选项表述正确。谈判、调解、仲裁、听证会、论证会、法庭辩论和审判等各种机制和程序,各有特定的程序规则。司法程序以公开作为公正的基本标准,而非司法程序则往往以不公开为原则;司法程序注重严格性和对抗性,而非司法程序则强调灵活性和非对抗性;司法和行政执法程序以法律适用为主要目的,而民间机制则追求结果的合理性,并通过多元化和合理的程序,达致不同的正义结果。B、C选项表述错误。法律论证的结论标准应当是具有可接受性,即能被决策者和公众认同和接受,但可能具有一定的争议。D选项表述错误。
6.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意志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B)
A. 法律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法律关系根据法律规范而建立,因此也就是根据国家意志而建立
B. 任何法律关系的建立都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也要体现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
C. 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对于法律规范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实现又是必不可少的
D. 法律关系虽然具有意志性,但任何法律关系都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的要求
解析: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A选项表述正确。特定法律主体的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与实现也有一定的作用。有的法律关系的建立只需要法律关系参加者一方的意志即可成立,如绝大部分行政法律关系;有的法律关系的产生可以不通过人的意志,而是由于某种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而产生,如出生、死亡、自然灾害等。B选项表述错误。在法律关系产生或实现的过程中,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否则该法律关系得不到国家的确认和保护,法律关系不可能建立起来。在这种意义上,国家意志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实现起着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只有通过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才能得到实现,否则法律规范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就只能是一种抽象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不能变成现实,在这种意义上,法律关系参加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77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