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5
单项选择题
1.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 )。(A)
A. 教育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
B. 儿童的生长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C. 教育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
D. 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
解析: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发展,强调教育要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
2.一般情况下,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的句子?( )(D)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部分的“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指出,“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是5~6岁幼儿能达到的目标。
3.被黄蜂蜇伤后,下列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C)
A. 涂肥皂水
B. 用温水冲洗
C. 涂食用醋
D. 冷敷
解析: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可用食用醋涂擦伤口,中和毒液。
4.下列有关幼小衔接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幼儿入学适应困难,是因为幼儿园教育过于游戏化
B. 幼小衔接完全是幼儿园的责任
C. 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仅在大班,小、中班也应该开展
D. 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拼音、认字等内容
解析:幼小衔接,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互相沟通与连接。幼小衔接需要做到贯穿整个学前教育过程。
5.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得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B)
A. 自我中心
B. 泛灵论
C. 不可逆
D. 不守恒
解析:“自我中心性”指的是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释认识世界,很难从别人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主要表现在:不可逆性、拟人性和经验性。其中,拟人性又称泛灵论,指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感情强加到小动物和小玩具身上,题干体现的是泛灵论。
6.活动区活动结束了,可是曼曼的“游乐园“还没搭完,他跟教师说:“老师,我还差一点儿就完成了,再给我5分钟,好吗?”老师说:“行,我等你”,一边说,一边指导其他幼儿收拾玩具……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应该( )(B)
A. 与幼儿积极互动
B. 根据幼儿活动的需求灵活调整
C. 按作息时间表按部就班地进行
D. 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
解析:由题干可知,教师灵活的面对儿童的不同需求。
7.“童言无忌”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是( )。(B)
A. 儿童心理落后的表现
B. 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C. “超常”的表现
D. 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解析:“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的特征。
8.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是( )。(C)
A. 婴儿期
B. 先学前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初期
解析: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3~6岁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故选C。
9.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说明他已经具有( )(D)
A. 性别倾向性
B. 性别差异性
C. 性别独特性
D. 性别恒常性
解析:性别恒常性指能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并认识到性别是固定不变的。幼儿的性别恒常性通常在6~7岁时完全获得。这也是幼儿性别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10.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
A. 形象记忆占优势
B. 语词记忆占优势
C. 意义记忆用得多
D. 机械记忆效果好
解析: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故选A。
11.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A)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地、不自觉地想象某种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存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故选A。
12.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C)
A. 直观行动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
C. 具体形象思维
D. 形式运算思维
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故选C。
13.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B)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 直觉思维阶段
D. 具体运算阶段
解析: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又可分为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故选B。
14.电报句是( )。(B)
A. 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B. 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
C. 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
D. 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
解析:儿童从2岁或2.5岁开始进入电报句阶段。电报句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
15.被誉为20世纪初的“幼儿园改革家”的是( )。(C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34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