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模拟试卷1
A1型题
1.属于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是(D)
A. 以常达便
B. 见微知著
C. 司外揣内
D. 四诊合参
E. 以上均非
解析:对于疾病诊断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对疾病有所认识,才能对疾病进行防治。要正确的认识疾病,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
①审察内外,整体察病;
②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③四诊合参,从病辨证。
2.属于形盛气虚的表现是(D)
A. 体胖能食,肌肉坚实
B. 形瘦颧红,皮肤干焦
C. 形瘦能食,舌红苔黄
D. 体胖食少,神疲乏力
E. 卧床不起,骨瘦如柴
解析:体强为形气壮实,体弱为形气不足,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
3.以下不属于黑色所主病证的是(E)
A. 肾虚
B. 水饮
C. 瘀血
D. 寒证
E. 脾虚
解析: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
4.舌诊脏腑部位分属,舌边属(B)
A. 心肺
B. 肝胆
C. 肾
D. 肠
E. 脾胃
解析:脏腑在舌面的分布规律为舌尖属心肺、中心属脾胃、左右为肝胆、舌根属肾。
5.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D)
A. 风痰阻络
B. 热扰心神
C. 心气大伤
D. 心气不足
E. 痰火扰心
解析:独语和错语是患者在神志清醒,意识思维迟钝时出现的语言异常,以老年人或久病之人多见,为心之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思维迟钝所致,多见于虚证患者。
6.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B)
A. 以抬肩言
B. 以气息言
C. 以张口言
D. 以鼻煽言
E. 以痰鸣言
解析:喘、哮的区别,关键在于喘是以气息言。
7.属于主诉问诊的内容的是(E)
A. 是否患过麻疹
B. 服药有无不良反应
C. 有无不良生活习惯
D. 婚姻生育史
E. 当前最痛苦的症状
解析:问主诉是指询问病人就诊时所感受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所以“当前最痛苦的症状”属于问主诉的内容。
8.小儿夏季长期发热,秋凉自愈,其病机是(E)
A. 气虚
B. 血虚
C. 阴虚
D. 气血两虚
E. 气阴两虚
解析:小儿在气候炎热时发热不已,至秋凉时不治自愈,亦属微热。其病机是小儿气阴不足(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不能适应夏令炎热气候所致。
9.不属于失眠的症状是(D)
A. 彻夜不能入眠
B. 睡中容易惊醒
C. 经常不易入睡
D. 睡中时而做梦
E. 易醒不能再睡
解析:失眠是指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睡眠易惊,或彻夜不眠,又叫“不寐”。
10.下列哪项除外,均是脉象有胃气的特点(E)
A. 不浮不沉
B. 不快不慢
C. 柔和有力
D. 从容和缓
E. 节律一致
解析: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从容和缓,节律一致便是有胃气。即使是病脉,无论浮沉迟数,但有徐和之象者,便是有胃气。
11.寸口位置在(E)
A. 头侧太阳穴
B. 颈部人迎处
C. 脚背趺阳脉处
D. 腹股沟动脉处
E. 手腕掌后桡动脉处
解析: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叫做寸口。
12.中医诊断学中辨证的基本纲领是(A)
A. 八纲辨证
B. 脏腑辨证
C. 病因辨证
D. 气血津液辨证
E. 经络辨证
解析: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13.下列症状中与阴虚最无关的是(C)
A. 形体消瘦
B. 口燥咽干
C. 咯痰清稀
D. 舌质嫩红
E. 脉象细数
解析: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常见有的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细数。
14.因崩中而致息微欲绝,汗出不止,面色苍白,脉微欲绝,其证侯是(C)
A. 气不摄血证
B. 气血两虚证
C. 气随血脱证
D. 气虚血瘀证
E. 气滞血瘀证
解析: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为大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舌淡,脉微细欲绝,或浮大而散。
15.脾气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共同症状是(A)
A. 纳差乏力
B. 久泄不止
C. 畏寒肢冷
D. 头晕目眩
E. 月经过多
解析:脾气虚证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以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脾虚气陷证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脾(中)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指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行,以各种慢性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又名气不摄血证。_二证均有脾气虚的发病基础;脾气虚证以纳呆、腹胀、便溏兼气虚见症为特点;脾虚气陷证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以内脏下垂为特点;脾不统血证是在脾气虚证的基础上,以出血为特点。
A2型题
16.病人素体阴虚火旺,复感风寒之邪,舌象表现是(A)
A. 舌质绛苔薄白
B. 舌淡红苔薄白
C. 舌质淡苔薄黄
D. 舌质绛苔薄黄
E. 舌质淡苔薄白
解析:阴虚火旺,故舌色绛红;复感外邪,表里同病,苔薄白而干。
17.患者,女,35,已婚,患带下病数载。带下色黄质稠量多,气味腥臭,局部瘙痒,饮食二便如常。查体表现为:舌红苔黄腻,脉象濡数。该患者带下病的病机是(D)
A. 脾虚湿注
B. 脾肾阳虚
C. 肝经郁热
D. 湿热下注
E. 恶性病变
解析:因湿热下注而致的带下有色黄、粘稠、腥臭的特点,且伴有外阴瘙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的等症状。
18.患者年高体衰,病属虚寒,久已卧床不起。今日晨起突然面色泛红,烦热不宁,语言增多,并觉口渴喜饮,舌淡,脉大而无根。其病机是(A)
A. 阴盛格阳
B. 阳虚阴盛
C. 阳损及阴
D. 阳气亡失
E. 阴阳离决
解析:患者年高体衰,病属虚寒证,突然出现面色泛红,烦热不宁,语言增多,并觉口渴喜饮,舌淡,脉大而无根等假热之象,即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并向阴阳离决发展之危重病证。
19.患儿,男,3岁。其母代诉,3天来常述口痛,拒食饭菜,只喝牛奶,渴喜冷饮,烦躁不安,睡眠不宁,大便2日未解,小便短黄。查体为:身热,面赤,舌尖红,舌面多处溃烂,舌苔黄,脉数,体温38.9℃,诊断为(E)
A. 胃热证
B. 痰火扰神证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526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