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34
单项选择题
1.“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出自【 】(A)
A. 《说苑·指武》
B. 《礼记·大学》
C. 《论语·述而》
D. 《荀子·不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名称的来源。在中国典籍中,“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苑·指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A. 规范性
B. 调和性
C. 稳定性
D. 等级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传统的特点。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史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
3.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即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势最高的是【 】(A)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帕米尔高原
D. 太行山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即亚欧大陆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4.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东汉、三国直到南北朝这一时期属于寒暖交错期中的【 】(B)
A. 第一个寒冷期
B. 第二个寒冷期
C. 第三个寒冷期
D. 第四个寒冷期
解析:
5.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D)
A. 教师
B. 官吏
C. 说客
D. 辩士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特点。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教师,他们或是宁静地思考,或是广招门徒。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辩士,他们的思想基础一般在春秋时业经前辈创立,他们的作为是在学派间的争论中,捍卫并发展本学派的主张。
6.百家争鸣中的阴阳家代表是【 】(B)
A. 邓析
B. 邹衍
C. 惠施
D. 墨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中阴阳家的代表。A项邓析是名家创始人;C项惠施也是名家的代表;D项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7.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 】(B)
A. 理学
B. 玄学
C. 般若学
D. 涅槃学
解析:
8.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 】(B)
A. 太师、太傅、太保
B. 尚书、中书、门下
C.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 太尉、太常、太仆
解析:
9.“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发生在【 】(B)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杯酒释兵权”。唐朝的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影响深远,使得宋朝开国皇帝对将领极端猜忌。北宋一建国,马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战将的指挥权。
10.我国先民发明观察星象物候的方法是在【 】(A)
A. 夏代
B. 商代
C. 秦代
D. 汉代
解析:
11.北方的贸易场所称作【 】(B)
A. 市
B. 集
C. 庙市
D. 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贸场所的称呼。我国传统的商贸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市、墟、集、会四种,其中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北方的贸易场所则称为“集”。
12.我国古代,寺庙建筑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B)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西南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的居住仪式。一般认为,金銮殿(帝王之居)、寺庙(菩萨之居)和官府取正南方向,称“子午向”,平常人不能僭越。普通民居的朝向都稍偏一些,或东南向,或西南向。
13.在我国手工行业传说中,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的人是【 】(A)
A. 黄帝
B. 伏羲
C. 后稷
D. 鲁班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手工行业中的传说。我国流传着大量的手工行业传说,如神话说黄帝发明了指南车和乐器,伏羲发明了渔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鲁班传说。
1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医学家【 】(D)
A. 王叔和
B. 孙思邈
C. 华佗
D. 李时珍
解析:
15.指南针被用于航海贸易是在【 】(D)
A. 明清时期
B. 西汉时期
C. 唐朝末年
D. 北宋末年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指南针被用于航海贸易的时间。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先民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并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经被应用于航海贸易。指南针的发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划时代事件。
16.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隶属于【 】(B)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皇帝直接管理
解析:
17.科举制的成熟时期是【 】(A)
A. 唐宋时期
B. 明清时期
C. 隋唐时期
D. 魏晋时期
解析:
18.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是【 】(B)
A. 《九刑》
B. 《汤刑》
C. 《吕刑》
D. 《刑书》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A项是西周初年的律法,C项是周穆王时吕侯制定的,D项是春秋末年郑国子产制定的。
19.《礼记·曲礼》说:“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这反映了古代丧葬礼仪的【 】(C)
A. 规范性
B. 调和性
C. 等差性
D. 延续性
解析:
20.社稷祭祀属于【 】(B)
A. 天神祭祀
B. 地神祭祀
C. 人神祭祀
D. 星辰祭祀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祭祀典礼。祭祀典礼在古代称为吉礼。《周礼》中列入吉礼的祭祀,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地祗即地神,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等。D项属于天神祭祀。
21.“五斗米道”的创始人是【 】(B)
A. 葛洪
B. 张道陵
C. 寇谦之
D. 丘处机
解析:
22.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 】(B)
A. 孝
B. 仁
C. 义
D. 礼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德是中国传统社会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从孔子的三母德,到孟子的四母德,再到董仲舒的五母德,都把“仁”列为众德之首。
23.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770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