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48
单选题
1.指令性计划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B)
A. 横向流通
B. 自上而下的
C. 自下而上的
D. 停滞的
解析:指令性计划方式是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实行的一种计划配置资源方式,这是一种由政府集中配置资源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信息的传递是自上而下的发布,因此信息主要是纵向的流动。
2.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解析: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
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C)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解析: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4.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 ( )(C)
A. 生产方式
B. 经济体制
C. 社会经济制度
D. 资源配置方式
解析:人类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5.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 ( )(A)
A. 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B. 文化艺术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C. 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D. 资本所有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解析: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也在不同的所有制经济中进行。
6.资本主义工资可分为实际工资和( )(A)
A. 名义工资
B. 计时工资
C. 计件工资
D. 激励工资
解析:资本主义工资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之分。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7.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产业本身的发展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需要国家采取补贴手段来进行扶持。比较典型的是( )(B)
A. 商业
B. 农业
C. 工业
D. 服务业
解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这些产业本身的发展又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光靠市场机制的调节难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这就需要同家采取补贴手段来进行扶持。比较典倒的是农业。
8.市场经济本质上是( )(B)
A. 封闭经济
B. 开放经济
C. 计划经济
D. 国有经济
解析: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经济,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在统一国内市场的同时放开国际市场。
9.商品价值实现程度的决定因素是 ( )(B)
A. 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社会总劳动时间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解析: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决定由第一种含义决定的商品价值的实现程度。
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得以进行,以下属于其基本前提条件的是 ( )(B)
A. I(c+v+m)=Ⅱc
B. Ⅱ(c+m-m/x)>Ⅰ(v+m/x)
C. I(c+v+m)=I(v+m)+Ⅱ(v+m)
D. I(c+v+m)=Ic+Ⅱc
解析:
11.根据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繁重程度确定工资等级,按日或按月发放的工资是((C)
A. 绩效工资
B. 计件工资
C. 计时工资
D. 岗位工资
解析: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是社会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计时工资是根据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繁重程度确定工资等级,按日或按月发放的工资。
12.生产某种商品的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商品数量指的是 ( )(A)
A. 部门劳动生产率
B. 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
C. 社会劳动生产率
D. 单位劳动生产率
解析:部门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商品的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商品数量;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单位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商品数量。
13.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的记账法是 ( )(B)
A. 单式记账法
B. 复式记账法
C. 单向记账法
D. 双向记账法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表采用复式记账法,所有资金流入列为贷方科目,所有资金流出列入借方科目。
14.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 )(B)
A. 火药的发明
B. 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C. 手工业的发展
D. 铁器的使用
解析:奴隶社会中金属工具(主要是青铜器)的应用较原始社会末期更为广泛,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步,它是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5.基本经济规律在某一社会经济规律体系中起着 ( )(C)
A. 影响作用
B. 重要作用
C. 主导和决定作用
D. 引导作用
解析:在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律则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其他经济规律都要服从它的要求,受它的制约。
16.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会出现( )(A)
A. 通货膨胀
B. 通货紧缩
C. 金属货币贬值
D. 金属货币升值
解析: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
17.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进行劳动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是( )(C)
A. 生产力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力
D. 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力的概念,属于要求识记的内容。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进行劳动时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指的是( )(C)
A. 供过于求
B. 绝对过剩
C. 相对过剩
D. 购买力过剩
解析: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23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