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模拟试卷83
单选题
1.一般来说,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物或具体人,是( )。(D)
A. 社会关系
B. 犯罪客体
C. 危害结果
D. 犯罪对象
解析:
2.职业的基础是(D)
A. 需求
B. 爱好
C. 利益
D. 劳动
解析:职业是人们靠劳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立足职业,成就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时,要 (B)
A. 坚持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B. 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 为集体利益任意牺牲个人利益
D. 为个人利益暂时放弃集体利益
解析:
4.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的是(C)
A. 有无崇高的道德修养
B. 有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C. 有无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
D. 有无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解析:
5.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是(D)
A. 正确的人生态度
B. 较高的自我主体素质和能力
C. 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D. 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解析:
6.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是职业道德中(A)
A. 爱岗敬业的要求
B. 办事公道的要求
C. 服务群众的要求
D. 诚实守信的要求
解析:
7.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A)
A. 法律实施
B. 法律遵守
C. 法律适用
D. 法律实现
解析:
8.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C)
A. 什么时候为人服务的问题
B. 要不要为人服务的问题
C.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D. 如何为人服务的问题
解析:
9.推动人生自觉活动的力量可能来自于人自身内部或外部的许多方面,但其中最根本最持久的是(D)
A. 人生的心理和体质
B. 人生的修养和境界
C. 人生的情感和态度
D. 人生的理想和信念
解析:
10.国体决定了一国的国家性质。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体的是(A)
A.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集体主义原则有着多层次的要求,包括最高层次的要求、较高层次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D)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D. 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解析:
12.价值评价的客观标准是( )。(A)
A.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
B. 个人利益
C. 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D. 国家利益
解析:
13.在赈灾义演中,甲、乙表演了丙创作并发表的小品《亲情》,因义演也是营利的,所以甲、乙( )。(B)
A. 应经丙许可并向丙支付报酬
B. 可以不经许可,但应支付报酬
C. 可不经丙许可也不用支付报酬
D. 对丙不产生任何义务
解析:
14.公民应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A)
A. 爱国守法的要求
B. 明礼诚信的要求
C. 勤俭自强的要求
D. 团结友善的要求
解析:
15.一切犯罪的必要条件应当是( )。(A)
A. 犯罪客体
B. 犯罪对象
C.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D. 犯罪行为指向的具体标的
解析:
16.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这是(B)
A. 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
B. 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
C. 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
D. 社会各阶级普遍的道德要求
解析:
17.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C)
A. 职业道德
B. 家庭道德
C. 社会公德
D. 公共秩序
解析:
18.信念是( )的融合和统一。(B)
A. 认识、情感和理想
B. 认识、情感和意志
C. 认识、态度和意志
D. 态度、情感和理想
解析:
19.人生的目的是指( )(B)
A. 对人生问题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B. 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C. 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 人的生活实践对个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指的是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标准。A、C、D三项分别说的是人生态度、人生观和人生价值。
20.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德建设的原则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原则
B.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团结互助为原则
C.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以趋荣避耻为原则
D.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解析:
21.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为(C)
A. 道德情感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品质
D. 道德认识
解析:
22.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最起码、最广泛的行为准则,称为( )(C)
A. 职业道德
B. 网络道德
C. 社会公德
D. 家庭美德
解析:
23.我国的人民法院是国家的(C)
A. 监督机关
B. 检察机关
C. 审判机关
D. 权力机关
解析:
24.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凶器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333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