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
逻辑判断
1.据研究,到2013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7亿,相当于全球人口的39%。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使用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到2013年底,发达国家将有77%的居民使用互联网,而发展中国家仅有31%的居民使用互联网。欧洲是互联网用户比例最高的地区,达75%,远远超过亚太地区(32%)和非洲(16%)。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D)
A. 发达国家的互联网用户超过发展中国家
B. 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用户超过非洲
C. 英国的互联网用户比例超过日本
D. 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比例低于全球
解析:由全球互联网用户占39%而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仅为3l%可知,D项正确。由于题干没有给出亚太地区、非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具体人口数量,故A、B两项不能推出。英国与日本的互联网用户比例题干中未提及。C项也不能推出。故答案选D。
2.经过努力,甲、乙、丙、丁等4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4所名校。9月初,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了,已知:
(1)甲没有上北京大学
(2)乙没有上清华大学
(3)丙没有上南京大学
(4)丁没有上东南大学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D)
A. 甲没有上清华大学
B. 乙没有上北京大学
C. 丙没有上东南大学
D. 丁没有上北京大学
解析:此题由题干条件不能直接推理,可以根据题干假设或者从选项出发进行反向代入。方法一: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假设甲、丙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由(1)得,甲去了清华大学,丙去了北京大学;由(4)得,丁去了南京大学,则乙去了东南大学,没有矛盾。假设乙、丁分别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则由(2)得,乙去了北京大学,丁去了清华大学;由(3)得,丙去了东南大学,则甲去了南京大学,也没有矛盾。即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中,A项错误;在第二种情况中,B、C两项错误;只有D项在两种情况均成立。故答案选D。方法二:将各选项反向代入,若能推出矛盾,则该选项一定正确。A项,假设甲上了清华大学,则根据“甲、丙与乙、丁分别奔赴两座不同的城市去上学”,可以推出丙上了北京大学,再结合(4)可以推出丁上了南京大学,则乙上了东南大学,没有矛盾。B项,假设乙上了北京大学,则丁上了清华大学,由(3)可得,丙上了东南大学,则甲上了南京大学,没有矛盾。C项,假设丙上了东南大学,则甲上了南京大学,由(2)可得,乙上了北京大学,则甲上了清华大学,没有矛盾。D项,假设丁上了北京大学,则乙上了清华大学,与(2)矛盾。故丁一定没有上北京大学,D项正确。故答案选D。
3.中国作家莫言的文学作品让隐蔽的中国乡土受到世界读者的关注,得到国际文坛的承认,再一次证明了这一判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根据这一判断,可以得出以下哪项?(B)
A.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B. 不是民族的,就不是世界的
C. 只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D.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解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根据其有效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则否定后件”,可以得出B项正确。其他几项推理均不正确,故答案选B。
4.随处可见的榨菜,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2007年到2011年,涪陵榨菜在华南地区的市场份额从49%一路跌破30%,与此对应的是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移;2012年,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长较快。与此同时,该地区涪陵榨菜销售额创造了接近50%的增长。有专家就此指出,榨菜销售量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存在巨大的相关性,政府可根据“榨菜指数”变化情况提前制定政策,从容应对人口骤增后带来的就业、治安、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问题。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言论?(B)
A. 榨菜是大众喜爱的食品,四川、重庆人尤其酷爱榨菜,而四川、重庆两地又都是农民工输出地
B. 榨菜美味可口、价格低廉,购买、携带均很方便,在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是榨菜的主要消费群体
C. 据传,国家某权威部门根据“榨菜指数”变化情况将全国分为“人口流入区”和“人口流出区”,但近期该部门对此传闻予以明确否认
D. 浙江、福建等地生产的榨菜可能与涪陵榨菜的销售情况相似,其销量的区域变化也能体现农民工的流动趋势
解析:题干由榨菜的销量与农民工的流动趋势有很大相关性,得出政府可以根据“榨菜指数”变化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B项为真则说明了榨菜销量改变与农民工转移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了题干论据。A项部分地区的情况不能说明整体问题,C、D两项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
5.某企业董事会有甲、乙、丙、丁、戊、己、庚等7位董事,他们执行集体决策制度。制度规定,如果赞成票数达与会人数的一半以上,一项决策就能通过,否则不能通过;每位董事必须对所有决策提案行使表决权,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得弃权。在一次决策会议上,董事悉数到齐,需要对1号、2号、3号等3项提案进行决策表决。已知:
(1)对这3项提案,每位董事都至少赞成一项,至少反对一项;
(2)甲赞成1号提案,但反对2号提案;
(3)乙赞成1号和3号提案;
(4)戊只赞成1号提案;
(5)庚反对1号和2号提案。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C)
A. 1号提案不能通过
B. 2号提案能通过
C. 2号提案不能通过
D. 3号提案不能通过
解析:根据(1)和(3)可知,乙反对2号提案;根据(4)可知,戊反对2号提案;由(2)和(5)可知,甲和庚也反对2号提案。则共有4人反对2号提案,2号提案不可能通过。故答案选C。
6.甲、乙、丙、丁四位球迷有一段对话。甲说:“Y球队能进入决赛。”乙说:“如果X球队能进入决赛,那么Y球队也能进入决赛。”丙说:“我看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但X球队能进入决赛。”丁说:“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是对的,那么可以推出( )。(D)
A. X和Y球队都能进入决赛
B. X球队不能进入决赛,Y球队能进入决赛
C. X和Y球队都不能进入决赛
D. 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
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丙、丁所述不能同时为假,故乙所述必为假,由“如果X球队能进入决赛,那么Y球队也能进入决定”为假可以推出“X球队能进入决赛,Y球队不能进入决赛”。故选D。
7.某县在一次招商引资活动中,投资商刁难引资方说:“我有三个项目:环境项目、旅游项目和化工项目。如果你说的话是正确的,我会把其中一个项目投资到贵县,但是如果你说的话是错误的,我就一个项目也不投资。” 引资方当然想获得环境项目,那么引资方该如何说呢?( )(C)
A. 你不会把环境项目或旅游项目投资到我县
B. 你不会把环境项目或化工项目投资到我县
C. 你不会把旅游项目或化工项目投资到我县
D. 你不会把旅游项目和化工项目都投资到我县
解析:本题可采用代入法进行推理。A、B项代入后引资方不能必然获得环境项目.可能获得的是旅游项目或者化工项目。代入C,如果投资方想投资一个项目,那么引资方说的就是对的,则投资方只能投资环境项目;如果投资方不想投资,引资方说的也是对的,则投资方只能投资环境项目。故选C。
8.在对某一社区13名成员的休闲生活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1)喜欢游泳的成员不喜欢太极拳; (2)不喜欢郊游的成员喜欢太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68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