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42
面试题
1. 你认为什么样的领导是好领导?
对于这道题,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认识,选定一个标准,从多方面来作答.如领导的人格魅力、领导艺术、专业技能、管理方法等。
思路一:我心目中的好领导应该是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并有着近乎完美人格的领导。一是率先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二是工作作风优良,职业道德感强;三是廉洁自律意识强,自我约束严;四是刚正不阿,对待下级公正公平、坦诚相待,和蔼可亲;五是能与上下级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能力打造优秀团队。
【点评】此思路采用完美无缺式的答题方式,把做一名好领导的各种要素尽可能地进行了罗列,内容丰富。这种思路重点在于层次的安排上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思路二:好的领导干部要过好“四关”。
权力关:领导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使用权力时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切不可将权力视为己有、为己所用。
名利关:领导不能随着职位升迁、工作取得成绩而放松政治、思想和道德的修养。
法律关:领导要从自身做起,用法律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用实际行动做依法治国的实践者。
群众关:领导应该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放到第一位,把群众的忧虑和呼声作为从政的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服务群众之所需,干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忧。
【点评】此思路采用高屋建瓴式的答题方式,非常宏观地谈了做一名好领导关键的四个要点,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但一般会给人作报告之嫌,缺乏生气息.容易产生距离感。
思路三:是否是好领导,要看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在上级领导的心中,好领导要工作能力强。工作技能高,执行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心态要好,对组织要忠心,对领导要尊敬,自我学习能力与上进心要强,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员工与领导的工作之间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上级领导要做到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对下级工作要让全体员工认真做好并执行。但作为下级,我想对领导的适应能力也非常重要。不能仅仅考虑领导要具备什么素质。
【点评】此种思路采用辩证分析的答题方式,谈到了对于好领导的评价标准不能仅从一个角度来看,还要考虑对领导的适应能力等。虽然无法面面俱到。但因为采用了独特的表达方式。也能给考官一个打高分的理由。
思路四:一个好领导应当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智力水平,见解有相当的高度和深度;二是要有比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尽量让下级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三是要有比较高的情商,和下级相处收放自如,既有威信力又有亲和力。
【点评】此思路采用宁缺毋滥的答题方式,只抓住好领导要具备的智商、情商以及领导能力三个方面来谈,观点非常鲜明。但存在的缺点是内容稍显单薄。
思路五:好领导一要有凝聚力,能够营造整个团队的向心力:二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准确捕捉发展的趋势;三要有独特的思考能力,工作中有创新性:四要知人善用、量材而用,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五要体恤下级,能对下级的贡献做出合理到位的评价,敢于承担责任,处处考虑团队大局。
【点评】此思路采用细致入微式的答题方式,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思路清晰。缺点是过多地从答题者的角度谈对领导的要求,稍显局限。
解析:
2.请以“知与行”为主题发表一个演讲。
各位考官,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与行”。
知识,是人们经过理性认知总结出的经验和规律,人生面临的种种问题,都需要在理性的分析判断后作出选择;而行动,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现过程,把选择变为现实。“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第一,人总是在一定的“知”的指导下行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知”都能指导“行”,只有那些与实际相符、与实践相连的“知”才是引导人行动的“指南针”。只有以正确的“知”为指导,“行”才能取得成效。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在求知上下功夫。
当今社会,面对迅猛异常的知识更新和信息爆炸,公务员面对的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既要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基层实际;既要懂得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知识,又要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熟悉法律法规,又要把握群众的心理,等等。比如在处理群众上访的问题上,单纯的政治说教就不能奏效,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情入理,才能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
第二,只有通过“行”的检验,才能知道“知”是否符合事实。正可谓“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是“知”的基础,应该说,“知难行亦难”,“知”与“行”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知”随“行”的发展而发展。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知”与“行”的社会实践过程。“知”然后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我们才明白这个“知”是否正确,是否对实际工作有指导。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实践来提高我们对理论的辨别力,不断改善工作——这恰恰是一名公务员的职责与本分。靠实践来体现理论之效,这个思路很简单,却最有效。每名公务员都要时时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用来体现理论效果的机会,在“知”的路上走得更远。
第三,“知”与“行”是辩证的统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要有真知灼见,就要先从“知”到“行”,然后再从“行”回到“知”,如此反复,这个“知”才算是“真知”。
古语说得好:“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作为一名公务员,有“真知”才算是有真本领,就应该把掌握的理论用之于实际工作,然后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理论的效果,实事求是,择其善者而留之,择其不善者而摒弃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能力上质的飞跃。我们一定要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把学与思、“知”与“行”很好地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优化和选择工作方案,制订工作措施,推动工作的开展。
基层工作千条线,无论如何绕,最终都要穿过政策的执行者、操作者——公务员这一根针。公务员,既是针鼻,更是针尖,公务员的能力素质、在“知”与“行”上的境界,决定着政府工作的质量。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在“知”上锲而不舍,在“行”上不遗余力。只有在知与行上达到辩证的统一,用这一统一来提高自己的觉悟、决策和行动力,我们才能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发展,发挥出应有之效!
解析:从形式上来看,本题是一道演讲题,但就其本质来说,还是一道观点分析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的展开论述。
3.为什么有的单位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而有的单位则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对待后—种情况,如果你去上任,该怎样处理?
之所以能出现“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解析:
4.某地有2000户人家,却有1000家网店,如果你是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让你依托当前的网络平台开通网店质检体验。上司让你进行体验式质检,你会怎么做?
网上购物快速发展,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营造健康和谐的网购环境需要我们质检方式的不断尝试和创新,通过体验式质检可以完善网购商品质检方式,因此我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进行。
第一,详细了解我地1 000家网店的经营内容和规模。根据经营门类的不同,合理规划质检方案,分配相关人员进行体验式质检。
第二,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浏览电商网页、网络购物体验、商品邮寄等形式检测其经营资质、服务水平和商品质量。着重调查网店经营规模和范围、商品质量是否与商家宣传一致、防伪认证以及物流和售后服务等,明确所用资金。
第三,在部门官网公示质检内容和方式.按照经营门类开通质检专门网页,商家定期将质检材料上传,或以网络视频的形式达到和商家互动的效果。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646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