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模拟试卷183
单选题
1.( )假设是为了便于正确计算企业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C)
A. 会计主体
B. 持续经营
C. 会计分期
D. 货币计量
解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因此,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分期结算盈亏,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2.通过银行收到销货款62000元,其中属于上月应收12000元,本月应收40000元,预收下月10000元。在权责发生制下,本月的收入应为( )元。(C)
A. 50000
B. 62000
C. 40000
D. 52000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权责发生制原则。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本月的收入即为本月应收款40000元,上月应收款12000元已经确认为上月的收入,本期确认收款即可;预收款确认为“预收账款”,于下月发出商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确认为下月的收入。故选C。
3.企业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C)
A. 企业流动负债减去长期负债后的差额
B. 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差额
C. 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D. 企业长期负债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考点是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故选C。
4.某日,大华公司的负债为7455万元,非流动资产合计为4899万元,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000万元,则当日该公司的流动资产合计应当为( )万元。(D)
A. 2550
B. 4455
C. 1899
D. 5556
解析:资产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7455+3000=10455(万元),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4899+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资产总额-非流动资产=10455-4899=5556(万元),故选D。
5.会计要素是对( )的基本分类。(B)
A. 会计核算
B. 会计对象
C. 会计主体
D. 会计科目
解析:根据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6.“预付账款”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 )类科目。(A)
A. 资产
B. 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 成本
解析:“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科目,它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
7.如果某一账户的左边登记增加,右边登记减少,期初余额在左方,而期末余额在右方,则表明( )。(B)
A. 本期增加发生额低于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小于期初余额
B. 本期增加发生额低于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大于期初余额
C. 本期增加发生额超过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大于期初余额
D. 本期增加发生额超过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差额小于期初余额
解析:账户的左边登记增加,右边登记减少,说明该账户可能是资产类、成本类和费用类账户,账户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由于期初余额在左方,而期末余额在右方,则说明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为负数,且两者差额的绝对值大于期初余额,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是( )。(D)
A. 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
B. 收入-费用=利润
C. 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D.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解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
9.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16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6000元,则按年数总和法计算的第4年的折旧额为( )元。(A)
A. 19200
B. 20800
C. 28800
D. 38400
解析:年数总和法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第1年折旧额=5/15×(160000-16000)=48000(元)
第2年折旧额=4/15×(160000-16000)=38400(元)
第3年折旧额=3/15×(160000-16000)=28800(元)
第4年折旧额=2/15×(160000-16000)=19200(元)
10.甲企业一笔4000元的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经批准确认为坏账,甲企业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C)
A. 借:管理费用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B.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00
贷:坏账准备 4000
C. 借:坏账准备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D. 借:坏账准备 4000
贷:管理费用 4000
解析:提取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发生坏账损失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11.应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登记的是( )。(B)
A. 本月实际支付的工资数
B. 本月应分配的工资总额
C. 本月结转的代扣款项
D. 本月多支付的工资数
解析:“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是负债类账户,贷方登记已经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薪酬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工资数(包括实发工资和结转代扣款项)。
1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原始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的是( )。(C)
A. 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
B. 经济业务内容摘要
C. 对应的记账凭证号数
D. 填制、经办人员的签字、盖章
解析:原始凭证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凭证名称、填制日期和编号、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摘要、填制、经办人员的签字、盖章、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凭证附件。
13.将现金送存银行,会计入员应填制的记账凭证是( )。(A)
A. 现金付款凭证
B. 转账凭证
C. 银行收款凭证
D. 银行收款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
解析: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经济业务,即从银行提取现金,或把现金存入银行的经济业务,都只编付款凭证,不编收款凭证,以避免重复记账。故答案为A。
14.在记账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中科目正确,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应采用( )方法更正。(B)
A. 划线更正法
B. 红字更正法
C. 补充登记法
D. 以上三种中的任意一种
解析:在记账后,如果发现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而记账凭证的科目又没有错的情况下,应采用红字更正法来更正。
15.明细账在账簿的外形特征上一般采用( )账簿。(B)
A. 订本式
B. 活页式<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407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