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法学)综合课法理学(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2
单项选择题
1.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C)
A. 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 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 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解析: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按照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正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就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该种解释具有全国的普遍适用性。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就属于这类立法解释。故A项正确。根据我国《立法法》第53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可知B项正确。根据同样的道理可知D项正确。另一种立法解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其权限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权或相应的地方政权。司法解释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其解释的情形和效力与立法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C项认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是错误的。
2.关于法的本质的社会控制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D)
A. 梅因
B. 韩非
C. 康德
D. 庞德
解析:庞德是关于法的本质的社会控制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A. 该规定没有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
B. 该规定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该规定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
D. 该规定说明:政治对法律没有影响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该规定与法的普遍性特征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并不冲突,因为普遍性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地方完全一样,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并非完全反对合理的差异,事实上,法律必须考虑到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法的普遍性特征和平等原则。该规定同时也说明,法律内容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状况。选项D的内容和题目无关。因此,正确选项为C。
4.关于大陆法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大陆法系渊源于古罗马法,最后于19世纪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法系
B. 大陆法系分为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个支系
C. 大陆法系法律基本结构是在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基础上建立的,传统上公法指宪法、行政法、刑法及诉讼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法
D. 大陆法系法官通常采用归纳法,即将法典中的高度概括的法律原理具体化,然后适用于案件
解析:大陆法系法官适用法律时通常采用演绎法。
5.下列有关法的普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B. 法的普遍约束力是以外在强制力为特征的约束,而其他社会规范以内在强制为主要特征
C. 法的普遍性在空间上是以国家主权管辖范围为界,因此,它不是绝对的和无限的
D. 法具有普遍性,因此,一切具体的法律的效力都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法的普遍性是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但法的效力是有局限性的,一国内具体的法律,其效力也是不同的。故D项不正确。
6.从( )的角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C)
A. 成熟程度
B. 经济政治属性
C. 对法律现象认识的不同阶段
D. 主体
解析: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意识的一种 特殊形式。从对法律现象认识的不同阶段的角度,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7.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C)
A. 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
B. 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
C. 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
D. 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原则的特征,C项明显错误。
8.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 )。(C)
A. 法的普遍性
B. 法的一般性
C. 法的规范性
D. 法的程序性
解析:所谓法的规范性,指的是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运行是通过时间、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
9.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B)
A. 假定条件
B. 行为模式
C. 肯定性法律后果
D. 否定性法律后果
解析: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
10.现代社会中,不仅需要有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有道德、伦理、宗教等其他社会规范。这说明( )。(D)
A. 法律是可有可无的
B. 法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C. 法自身具有缺陷
D. 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解析:法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道德、伦理、宗教等同样发挥了社会规范的作用。
1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1044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