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6
A1型题
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说的是(A)
A. 昼
B. 旦
C. 夕
D. 前夜
E. 后夜
解析:
2.精气神学说中,特别重视的作用是(A)
A. 神的作用
B. 气的作用
C. 精的作用
D. 精气互化的作用
E. 精气生养神的作用
解析:精、气、神在传统养生理论中是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精、气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神则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或称为生命结构的总体功能信息。
3.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D)
A. 事物的对立统一
B. 事物的对立
C. 事物的一分为二
D.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E. 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解析: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4.依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是(D)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解析:心位于胸中而居膈上,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其意义在于心有主持阳气而恶热的生理特性。肝为阴中之阳,因肝藏血,而肝属木主升发,具有充满生机、升发生长(阳的特点)的特性,且与胆互为表里。脾:“至”有到的意思、非寻常达到之意。“至阴”就是由阳到阴由阴出阳升降出入通达转枢意思,在五脏阴阳中,它归属于至阴。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肺的位置在脏腑中最高,覆盖诸脏,为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为阴中之阴,肾藏精,精属阴,肾主水,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和排泄的功能。故肾又有“水脏”之称。
5.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重的色脉关系是(D)
A. 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符
B. 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 客色胜主色
D. 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根据色与脉的生克关系判断疾病的预后。“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疾已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如肝病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得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预后不良;若得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预后良好。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脉:弦、洪、缓、浮、沉。
6.五行制化的含义是(C)
A. 五行相生
B. 五行相克
C. 相生相克
D. 相乘相侮
E. 乘侮制化
解析: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而有序的变化和发展。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故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7.下列哪种治法体现了五行相克规律(C)
A. 金水相生
B. 益火补土
C. 抑木扶土
D. 培土生金
E. 滋水涵木
解析: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的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抑强,是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抑制病邪亢盛一方以使不及一方易于恢复的法则,适用于相克太过。其中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治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8.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C)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解析:《尚书.洪范》言:“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9.下面哪一个是“主四肢”的脏(B)
A. 心
B. 脾
C. 肺
D. 肝
E. 肾
解析:脾通过升清和散精作用将水谷精微输送至四肢,以维持四肢正常生理活动。
10.下面哪一个脏具有“运化水谷”功能(C)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解析:水谷,泛指各种饮食。“运化水谷”说的是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
11.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A)
A. 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
B. 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转化、制约
C. 水液的代谢和气血的生成
D. 气血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
E. 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解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
12.五脏主五液,则涎为(C)
A. 心之液
B. 肺之液
C. 脾之液
D. 肝之液
E. 肾之液
解析:五液属津液范畴,皆由津液所化生,分布于五脏所属官窍之中,起着濡养、滋润以及调节津液代谢的作用。汗为心之液,涕为肺之液,涎为脾之液,泪为肝之液,唾为肾之液。
13.“决渎之官”是指(C)
A. 小肠
B. 大肠
C. 三焦
D. 胆
E. 膀胱
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14.机体内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实际上是指(A)
A. 气化
B. 气的固摄作用
C. 气的防御作用
D. 气机
E. 气的推动作用
解析:由于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诸如体内精微物质的化生及输布,精微物质之间、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废物的排泄等都属气化。其实气化就是体内物质新陈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15.元气的化生来源于(E)
A. 先天之精
B. 后天之精
C. 水谷精微
D. 脏腑之气
E. 肾精
解析:元气来源于肾。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而化生。
16.津液是指(E)
A. 汗液
B. 口水
C. 胃液
D. 肠液
E. 人体正常体液
解析:津液是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故亦称为“水液”;津液,主要指体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17.正经是指(C)
A. 任脉
B. 冲脉
C. 十二经脉
D. 十二经别
E. 督脉
解析: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又被称为“正经”。
18.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B)
A. 直线贯注
B. 循环贯注
C. 手足贯注
D. 上下贯注
E. 左右贯注
解析:十二经脉分布于全身的内外上下,其中的气血阴阳是流动不息,循环贯注的。
1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E)
A. 其性开泄
B. 易伤津血
C. 易于动血
D. 其性重浊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87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