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12
教育学部分(选择题)
1.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 】(A)
A. 《论演说家的教育》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2.决定教育性质的影响因素是 【 】(A)
A. 政治经济制度
B. 生产力
C. 生产关系
D. 科学知识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属于什么性质,其教育也就属于什么性质。
3.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D)
A. 生物进化论
B. 黑格尔哲学
C. 政治经济学
D.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4.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 【 】(C)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解析:壬子癸丑学制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给予平等地位。它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该学制将普通教育缩短了3年,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
5.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 【 】(B)
A. 1951年
B. 1958年
C. 1985年
D. 1993年
解析: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6.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
A. 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B. 进行科学发现
C. 进行科学发明
D. 探索未知领域
解析:创造性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其他劳动所体现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方面。
7.《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 】(A)
A. 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 启发性教学原则
C.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 巩固性教学原则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记》中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正是这个道理。
8.“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 【 】(B)
A. 苏霍姆林斯基
B. 马卡连柯
C. 加里宁
D. 陶行知
解析: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
9.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 【 】(A)
A. 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B. 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C. 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D. 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
解析: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
10.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 】(A)
A. 小组活动
B. 集会活动
C. 个人活动
D. 文体活动
解析: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11.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
A. 课程计划
B. 学科课程标准
C. 教材
D. 教参
解析: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 】(D)
A. 复式教学
B. 分组教学
C. 个别教学
D. 班级授课制
解析: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教育学部分(辨析题)
13.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错误。
教师违反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的保护。
解析:
14.后进生是班级里最差的学生,无法转化。
错误。
根据后进生的特点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后进只是一种暂时的状态,不是永恒的标签。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认真关怀、尊重和爱护后进生,以真诚的情感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弃旧图新。
解析:
教育学部分(简答题)
1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
(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解析:
16.简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
(3)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
解析:
17.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解析:
教育学部分(论述题)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紧张的期末复习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当天的复习专题——扩词。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题型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它启迪思维,活跃气氛,更有少数同学认为这是一个表现自己阅读面的极好机会。我将第一个字“抢”写在黑板的一边,请同学们组词。第一个同学说:“抢亲。”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跟着笑了。第二个说:“抢劫。”又一个说:“烧杀抢掠。”答案是我始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03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