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卷115
教育学部分(选择题)
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 】(B)
A. 赞科夫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根舍因
解析:在西方,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和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某些特点和规律。
2.“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B)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社会活动
解析: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制约。“孟母三迁”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居住环境及人群、邻里的交往与影响,都会影响人的发展。
3.美育即 【 】(A)
A. 审美教育
B. 艺术教育
C. 社会美教育
D. 自然美教育
解析:美育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采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又叫做审美教育。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 】(B)
A. 国家
B. 地方
C. 学校
D. 家长
解析: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6.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D)
A. 认识和情感特征
B. 认识和个性特征
C. 个性和性格特征
D. 生理和心理特征
解析: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的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
8.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
A. 课程标准
B. 课程纲要
C. 课程要素
D. 课程规范
解析:学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
9.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 】(A)
A. 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 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 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
D. 学习直接经验的过程
解析:教学过程的本质包括: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1.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D)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A)
A. 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谈话法
D. 调查法
解析:观察法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得最真实可靠的材料。
14.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 】(C)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多元性评价
解析: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
15.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 】(A)
A.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 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 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 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解析: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结合,其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1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B)
A. 衣着整洁
B. 言行一致
C. 举止端庄
D. 谈吐文雅
解析:教师要做到身教,最基本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一定要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发挥表率作用。
教育学部分(辨析题)
19.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正确。
教育制度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学制中关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的、学制年限、入学条件等要直接受统治阶级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解析:
20.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集体,充分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
正确。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解析:
教育学部分(简答题)
23.影响学制制定和建立的因素有哪些?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解析:
24.对于教师爱学生方面有哪些要求?
(1)将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将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解析:
26.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解析:
教育学部分(论述题)
28.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它只强调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而忽略了学生还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活动主动的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对于教育影响,他们可能积极地接受,电可能消极地抵制。同时,在师生关系中,它过分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其实,如果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自身的“舵手”作用也无法真正实现。总之,我们既不能忽略,也不能夸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706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