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

本单篇文档共30057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工程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模拟试卷 2559人下载
价格: 1.00 原价:¥9.60
收藏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各类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D)

A. 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

B.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措施

C. 环境基础标准是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确定总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D. 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唯一依据

解析:D项错误,环境质量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并不是唯一依据。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是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 )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B)

A.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B. 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

C. 国土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D. 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

解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根据评价范围( ),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C)

A. 各环境要素的历史特点

B. 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

C. 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

D. 各环境要素所影响程度

解析: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 )。(A)

A. 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 集中处理、一水多用

C. 早期介入

D. 节约用水

解析: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 )。(C)

A. 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

B. 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C. 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

D. 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

解析: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是( )。(A)

A. 节能减排

B. 满足污染物达标排放

C. 满足环境质量要求

D. 满足清洁生产

解析:在建设项目正常运行,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及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节能减排的原则给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的条件是( )。(C)

A. Pmax<10%且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B.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C.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D.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解析:大气环境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为: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某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500m,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为20%,最远影响距离为800m,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应为( )。(B)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二级或三级

解析:大气污染源距离厂界最近距离为500m,最远影响距离为800m,即D10%不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Pmax=20%>10%,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三级评价;一级评价两个条件是“且”的关系,肯定不是一级评价;二级评价判定的条件为三级和一级以外的其他条件,故为二级评价。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 )。(A)

A. 可低于一级

B. 为三级

C. 不低于二级

D. 不高于二级

解析: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其监测制度是( )。(B)

A. 作1期监测

B. 可不作监测,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

C. 作1期不利季节

D. 作1期有利季节

解析: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2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2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l期监测。

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 )。(C)

A. 2类

B. 3类

C. 4类

D. 5类

解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大气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4种类别。

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二级评价项目,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是: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 )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B)

A. 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2年

B. 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

C. 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2年

D. 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

解析:对于二级评价项目,调查距离项目最近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 )。(D)

A. 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 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 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 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解析: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小时质量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基于估算模式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计算污染源强的排放浓度是取( )。(D)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30057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卷51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