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西方经济学)模拟试卷6
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三种商品中,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通过降价来增加总收益的商品是( )(A)
A. 化妆品
B. 面粉
C. 食盐
D. 药品
解析:①薄利多销指的是通过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增加总收益,从而增加利润。
②薄利之所以能多销的原因是薄利多销的商品一定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③需求富有弹性就是价格变动百分比小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所以价格下降,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会更多。从而引起总收益增加,利润增加。
2.如果横轴表示商品Y的消费量,纵轴表示X的消费量,预算约束线围绕与横轴的交点旋转,说明 ( )(D)
A. 消费者收入增加
B. 消费者收入减少
C. 商品X的价格发生了变化
D. 商品Y的价格发生变化
解析: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将会使得预算约束线旋转。
3.某人消费苹果与香蕉,而且处于消费者均衡。最后一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10,最后一个香蕉的边际效用为5,如果苹果的价格为0.5元,则香蕉的价格为 ( )(C)
A. 0.10元
B. 0.20元
C. 0.25元
D. 0.50元
解析: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P1/P2和P1X1+P2X2=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4.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D)
A. 提高税率
B. 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C. 减少政府支出
D. 增加政府支出
解析:增加总支出使得收入增加,从而经济趋向于扩大。
5.应付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 )(C)
A. 收入政策
B. 财政政策
C. 制造衰退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
D. 三种政策都可以
解析:制造衰退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用来应付需求托动的通货膨胀。
6.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美元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 )(C)
A. 2000美元
B. 8000美元
C. 10000美元
D. 50000美元
解析:银行体系内存款增加的数量会按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扩大。
7.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 )(D)
A.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 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 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解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8.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储蓄率小于实际储蓄率,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 )(A)
A. 小于实际增长率
B. 大于实际增长率
C. 等于实际增长率
D. 两者关系不能确定
解析:意愿的资本一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一产出比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
9.当自然失业率为5%时,充分就业是指 ( )(B)
A. 实际失业率为7%
B. 实际失业率为5%
C. 实际失业率为4%
D. 实际失业率为零
解析: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存在4%一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此时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10.厂商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 ( )(A)
A.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B.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
C.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重合
D. 等产量线斜率大于等成本线斜率
解析:厂商在等成本线上不断地调整生产要素的组合,当要素组合点位于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时,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产量,这一点即为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由于厂商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恰好位于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因而在生产要素最优点处两条曲线的斜率相等。
11.机会成本是指 ( )(D)
A. 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记录
B. 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
C. 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
D. 因从事某项业务而放弃别的机会的最高代价
解析:机会成本是指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它通常由某项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来加以衡量。
1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 ( )(B)
A. A与B是替代品
B. A与B是互补品
C. A一定是正常物品
D. B一定是低档物品
解析: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13.限制价格的运用会导致 ( )(D)
A. 产品大量积压
B. 消费者随时可买到自己希望的产品
C. 供过于求
D. 黑市交易
解析:在限制价格条件下,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
14.下列哪种情况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 )(D)
A. 投资减少
B. 储蓄增加
C. 政府减少购买
D. 增加税收
解析:若投资增加,同一利息率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从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15.属于引致需求的是 ( )(C)
A. 对衣服的需求
B. 对粮食的需求
C. 生产衣服过程中使用的劳动的需求
D. 对学生派发的衣服的需求
解析:引致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由消费对产品的直接需求所引发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前接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16.下列哪个指标是由现期生产要素成本加总得到的? ( )(A)
A. 国民收入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可支配收入
D. 国内生产净值
解析: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17.需求的交叉弹性是衡量 ( )(A)
A. 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 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的反应程度
C. 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对另一种物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动的反应程度
D. 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解析:需求的交叉弹性是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8624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