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学)模拟试卷7
A1型题
1.七情配伍中,可以提高药效的是(C)
A. 相畏、相杀
B. 相杀、相使
C. 相须、相使
D. 相恶、相反
E. 相须、相恶
解析: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相杀是指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相恶是指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相反是指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相须是指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相使是指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
2.入汤剂需先煎的药物是(C)
A. 薄荷、白豆蔻
B. 磁石、牡蛎
C. 人参、阿胶
D. 蒲黄、海金沙
E. 以上均不是
解析:上述药物中,磁石、牡蛎为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30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3.治疗外感风寒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应该首先选择(E)
A. 防风
B. 香薷
C. 细辛
D. 白芷
E. 紫苏
解析:解表药中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的药物只有紫苏一味。因而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紫苏尤为适宜,临床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
4.柴胡、升麻均具有的功效是(D)
A. 散寒解表
B. 清热解毒
C. 疏肝解郁
D. 升举阳气
E. 透发麻疹
解析:柴胡的功效为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的功效为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5.治疗乳痈首选(A)
A. 蒲公英
B. 鱼腥草
C. 败酱草
D. 紫花地丁
E. 板蓝根
解析:蒲公英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
6.治疗热毒疮疡,又能治疗风热外感的药物是(E)
A. 黄连
B. 蒲公英
C. 牛黄
D. 桑叶
E. 金银花
解析:金银花的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热毒引起的泻痢便血(粪便中夹有黏液和血液)。
7.独活具有的功效是(E)
A. 活血
B. 行气
C. 化痰
D. 泻下
E. 解表
解析:独活的功效为祛风湿,止痛解表。
8.下列既可化湿止呕,又能解暑的药物是(C)
A. 砂仁
B. 佩兰
C. 藿香
D. 豆蔻
E. 草豆蔻
解析:藿香与佩兰均可化湿、解暑,但佩兰无止呕之力;藿香与砂仁、豆蔻、草豆蔻均可化湿止呕,但砂仁、豆蔻、草豆蔻却无解暑之功。五味药中只有藿香具有化湿、止呕、解暑之功。
9.附子入汤剂要求(C)
A. 另煎
B. 后下
C. 先煎
D. 烊化
E. 冲服
解析:附子有毒,入汤剂应先煎。
10.善治厥阴头痛的药物是(C)
A. 藁本
B. 白芷
C. 吴茱萸
D. 细辛
E. 蔓荆子
解析:吴茱萸温散开郁、疏肝暖脾,善解厥阴肝经的郁滞,而有行气止痛的良效。
11.对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兼有瘀滞者,多选用(B)
A. 三七、白及
B. 蒲黄、茜草
C. 大蓟、小蓟
D. 血余炭、槐花
E. 地榆、藕节
解析:蒲黄药性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各种出血都可以应用。茜草凉血而止血,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病症。
12.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下血不止者,当用(C)
A. 地榆
B. 茜草
C. 艾叶
D. 干姜
E. 侧柏叶
解析:艾叶温经止血,主要用于虚寒性的出血病症,对妇女崩漏尤为临床常用。
13.下列除哪味药外,均为兼行气作用的活血化瘀药(E)
A. 川芎
B. 郁金
C. 姜黄
D. 延胡索
E. 丹参
解析: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清痈,养血安神的功效。而无行气作用。
14.桑白皮用于治疗的病证为(A)
A. 肺热咳喘,痰多壅盛
B. 风寒咳喘,呼吸困难
C. 寒饮咳喘,胸痛背寒
D. 燥热伤肺,痰少难咳
E. 目暗不明,目赤肿痛
解析:桑白皮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等症;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15.龙骨、牡蛎的共同作用是(D)
A.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B. 平肝潜阳,纳气平喘
C.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
D. 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E. 平肝潜阳,清热利尿
解析:龙骨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作用。牡蛎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的作用。
16.阿胶的功效是(A)
A. 补血止血
B. 补血行血
C. 补血柔肝
D. 补血益气
E. 补血温肺
解析:阿胶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作用。
17.肉豆蔻与白豆蔻均具有的功效是(B)
A. 涩肠止泻,下气平喘
B. 温中散寒,行气消胀
C. 温中行气,燥湿止带
D. 收敛同涩,制酸止痛
E.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
解析:白豆蔻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功效。肉豆蔻具有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的功效。
A2型题
18.患者,女,15岁。进食瓜果后,出现腹痛,下痢脓血,泻痢不爽,宜用黄连配伍(B)
A. 黄柏
B. 木香
C. 白头翁
D. 黄芩
E. 吴茱萸
解析:根据题干,本病证属湿热痢疾。木香辛温通散,善于行气而止痛,为行散胸腹气滞常用要药。又能入大肠,治疗气滞大肠,泻痢腹痛,里急后重的症候,可与槟榔、枳实、大黄等同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常与黄连配伍同用。
19.患者,女,63岁。慢性咳喘30年,近2年加重,常伴心悸怔忡,气不足以息。2天前因受风寒引发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卧,全身及面目浮肿,舌暗胖,苔白腻略黄。治疗宜选用(A)
A. 葶苈子
B. 白芥子
C. 马兜铃
D. 旋覆花
E. 川贝母
解析:葶苈子能泄肺而下行,行水而消痰,故有泻肺定喘的功效,适用于痰涎壅肺、咳嗽痰喘、喉中有痰声如拉锯。葶苈子泻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故又可用于颜面浮肿、小便不利、胸腹积水而属于实证者。
20.患者,男,67岁。患高血压病15年,常有头晕头痛、失眠出现,近1个月来,又感耳鸣耳聋,且头晕失眠加重,舌暗红有裂纹,苔黄略燥,脉弦有力。宜选用生地、白芍等配伍(D)
A. 酸枣仁、柏子仁
B. 当归、川芎
C. 胆南星、竹沥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499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