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水平考试(中级)软件设计师上午(基础知识)试题模拟试卷100
中文选择题
1.下列光盘格式中,不能多次擦除重写数据的是( )。(B)
A. DVD-RAM
B. CD-R
C. DVD-RW
D. CD-RW
解析:本题考查光盘存储技术基本常识。题目给出的是常见光盘格式,其中DVD—RAM和DVD-RW是DVD技术所支持的两种不同的可多次擦除重写的I)VD光盘格式,CD-R指一次性可写(刻录)CD光盘,而CD—RW指可多次擦除、重写的CD光盘。
2.若不考虑I/O设备本身的性能,则影响计算机系统,I/O数据传输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B)
A. 地址总线宽度
B. 数据总线宽度
C. 主存储器的容量
D. CPU的字长
解析: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物理地址空间,简单地说就是CPU到底能够使用多大容量的内存。CPU字长指CPU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数的位数。数据总线负责计算机中数据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传送,数据总线宽度是指在芯片内部数据传送的宽度,而数据总线宽度则决定了CPU与二级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3.十六进制数CC所对应的八进制数为( )。(A)
A. 314
B. 630
C. 1414
D. 3030
解析:本题考查进制转换基础知识。十六进制数CC的二进制形式为11001100,从右向左每三位划分为一组,对应的八进制数为314。
4.CPU中的( )的值可自动加1,以便实现程序指令的顺序执行。(B)
A. 指令寄存器(IR)
B. 程序计数器(PC)
C. 地址寄存器(AR)
D. 指令译码器(ID)
解析:本题考查CPU结构基础知识。指令寄存器(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当执行一条指令时,先把它从内存取到数据寄存器(DR)中,然后再传送至IR。为了执行任何给定的指令,必须对操作码进行测试,以便识别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译码器(ID)就是做这项工作的。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码字段的输出就是指令译码器的输入。操作码一经译码后,即可向操作控制器发出具体操作的特定信号。地址寄存器(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由于在内存和CPU之间存在着操作速度上的差别,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的读/写操作完成为止。为了保证程序指令能够连续地执行下去,CPU必须具有某些手段来确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而程序计数器正是起到这种作用,所以通常又称为指令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必须将它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PC,因此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即从内存提取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PC增加一个量,这个量等于指令所含的字节数,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来执行的,所以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地对PC加1。
5.以下关于Windows系统中文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 文件一旦保存后则不能被删除
B. 文件必须占用磁盘的连续区域
C. “xls”也是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
D. 不同文件夹下的文件允许同名
解析:本题考察文件管理基础知识。文件是允许删除和修改的,A错误;文件可以按照索引等方式进行存储,存储在不连续的存储区域里,B错误;xls是Excel文件,C错误;不同文件夹下的文件允许同名,但是相同文件夹里面的文件名不允许相同,且不区分大小写,所以D正确。
6.中央处理单元(CPU)不包括( )。(D)
A.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B. 控制器
C. 通用寄存器组
D. I/O总线
解析:计算机硬件的中央处理单元是指由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寄存器组所组成的核心集成部件,这些部件之间通过芯片级总线连接。I/O总线是在内存与外设间传送数据的通路。如果将CPU比作跑车的引擎,I/O总线就好似跑车的传动装置。
7.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指单位时间流水线处理的任务数,如果各段流水的操作时间不同,则流水线的吞吐率是( )的倒数。(C)
A. 最短流水段操作时间
B. 各段流水的操作时间总和
C. 最长流水段操作时间
D. 流水段数乘以最长流水段操作时间
解析:流水线处理机在执行指令时,把执行过程分为若干个流水级,若各流水级需要的时间不同,则流水线必须选择各级中时间较大者为流水级的处理时间。理想情况下,当流水线充满时,每一个流水级时间流水线输出一个结果。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指单位时间流水线处理机输出的结果的数目,因此流水线的吞吐率为一个流水级时间的倒数,即最长流水级时间的倒数。
8.计算机中,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完成一项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时钟脉冲的重复周期称为时钟周期。因此,( )。(D)
A. 时钟周期大于机器周期
B. 时钟周期等于机器周期
C. 机器周期大于指令周期
D. 指令周期大于时钟周期
解析:时钟周期也称为震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是计算机中最基本,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人们规定10纳秒为一个时钟周期,更小的时钟周期意味着更高的工作频率。计算机中执行指令的过程一般分为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的三个基本阶段。指令周期是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数也不同,对于一些简单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他的机器周期。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则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总结: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
9.计算机采用分级存储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D)
A. 解决主存容量不足的问题
B. 提高存储器读写可靠性
C. 提高外设访问效率
D. 解决存储的容量、价格和速度之间的矛盾
解析:分级存储体系中,速度快的存储器,单位价格高,而速度慢的存储器,单位价格低,所以利用分级方式,能得到很好的性价比。
10.以下关于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Reduced Instruction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 在CISC中,复杂指令都采用硬布线逻辑来执行
B. 一般而言,采用CISC技术的CPU,其芯片设计复杂度更高
C. 在RISC中,更适合采用硬布线逻辑执行指令
D. 采用RISC技术,指令系统中的指令种类和寻址方式更少
解析:本题考查CISC与RISE:的区别,这是一种常见的考题,二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11.以下关于Cac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 在容量确定的情况下,替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影响Cache命中率的关键因素
B. Cache的设计思想是在合理的成本下提高命中率
C. Cache的设计目标是容量尽可能与主存容量相等
D. CPU中
本文档预览:3600字符,共2361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