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部 > 试卷一 > 司法综合模拟练习试卷46

司法综合模拟练习试卷46

本单篇文档共11732字,内容预览3500字,预览为有答案版,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空白卷版和有答案版,同时也有司法类法律职业资格整科真题模拟题,讲义课件,思维导图,易错高频题等下载。
试卷一 章节练习 3456人下载
价格: 0.60 原价:¥8.00
收藏

司法综合模拟练习试卷46

不定项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相适应,其法律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有( ) (B,D)

A. 国会立法权得到强化,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制定法地位提高

B. 社会立法和科技立法活动加强

C. 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D. 欧盟法成为英国法的重要渊源

解析:AC的表述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法的变化,还有:普通法和衡平法在内容上得到充实,并被赋予资产阶级的含义。BD属于现代英国法的发展,还有:(1)立法程序简化,委托立法大增。(2)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确立了普遍、秘密、平等、公正的选举制度。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B)

A. 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发行均采用审批制

B. 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发行均采用核准制

C. 股票的发行采用审批制,公司债券的发行采用核准制

D. 股票的发行采用核准制,公司债券的发行采用审批制

解析:2005年《证券法》修订前,股票的发行采用核准制,公司债券的发行采用审批制。2005年修订后的《证券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根据该款规定,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发行均采用核准制,所以B选项正确。

3.以下的证券发行,必须报经核准的是( ) (A,B,C)

A.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公司债券

B.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C. 向250个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D. 向100个特定对象发行公司债券

解析:2005年修订后的《证券法》第 10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 (二)向累计超过二百人的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该款明确规定了证券公开发行的认定标准。根据该款规定,ABC选项正确,D选项不正确。

4.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或改变( ),以规避下列我国( )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 (A)

A. 动态连结点;强制性法律规范和禁止性法律规范

B. 动态连结点;任意性法律规范

C. 静态连结点;强制性法律规范和禁止性法律规范

D. 静态连结点;任意性法律规范

解析:《民通意见》第194条的规定:“当事人规避我国强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规范的行为,不发生适用外国法律的效力。”动态连结点就是可变的连结点,主要有国籍、住所、居所、动产所在地等,与之相对应的是静态连结点,即固定不变的连结点,主要是指不动产所在地以及涉及过去的行为或事件的连结点,如合同缔结地、婚姻举行地、法人登记地、侵权发生地等,当事人规避法律是通过故意制造或改变动态连结点来实现的,因此A为当选项。

5.中国甲公司与美国乙公司签订了向美国出口陶瓷的合同;付款方式是D/P。提单由“凌云”航运公司签发,签发后提单交发货人。按D/P付款方式,发货人把提单交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托收行),上海分行委托美国某商业银行(代收行)代收,由该商业银行通知收货人,收货人到银行付款赎单。现假设出现乙公司未付款赎单就将货物提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B,D)

A. 美国商业银行应对未付款赎单承担责任

B. 承运人在本案中有过错,应对无单放货承担责任

C. 依付款交单方式,银行在付款人承诺付款的情况下交单

D. 依付款交单方式,银行在付款人付款的情况下交单

解析:A项错误,因为美国商业银行只负责通知和代收,并不对未付款赎单承担责任;B项正确,因为乙公司未付款赎单就将货物提走,显然乙公司手中没有提单,但是承运人仍放货,故承运人应对无单放货承担责任;C项、D项主要是考查对D/P的掌握,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简称D/ P)指代收行在买方付清货款后才将货运单据交给买方的付款方式,所以D项正确。C项是承兑交单,故错误。

6.甲为获利于某日晚向乙家的羊圈内 (共有29只羊)投放对人兽均有害的毒药,待羊中毒后将羊运走,并将羊肉出售给他人。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犯罪?( ) (B,D)

A. 故意毁坏财物罪

B.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 投放危险物质罪

D. 盗窃罪

解析: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发生危害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在题中,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投放毒物的方法将羊偷走属于盗窃行为。由于其主观目的不在于危害公共安全,故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在明知羊体内有毒,而将其出售给他人,该行为触犯《刑法》第144条的规定,构成了销售有毒、有害的食品罪。

7.下列选项所列情形中,哪些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A,C)

A. 某私营企业原来生产的驱蚊剂效果明显,很受欢迎。后来为了多赚钱,老板刘某让工人掺杂掺假,生产不合格产品出售,违法所得达5万元

B. 某企业生产的电热毯,质量不符合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先后造成5名消费者触电伤亡

C. 个体食品店老板秦某为贪便宜长期销售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远香牌”火腿肠,获利6万元。经查,该火腿肠虽不符合卫生标准,但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D. 卞某开办的地下药厂生产脚气灵软膏,售出后获利2万元,经鉴定该药属于假药,对治疗脚气根本没有疗效

解析:《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即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1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即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刑法》第143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即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刑法》第14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电器、压力容器、易燃易爆产品或者其他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以上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即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根据《刑法》有关规定,D项只是没有效,并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危险”,因而不属于生产、销售假药罪,但由于金额未达到入罪标准,也不符合题意。B项为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8.某化妆品厂系私营企业,所生产的婴儿护肤产品供不应求。为增加产量,厂长童某决定改变配方,增加添加剂,结果生产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劣质产品,销售金额达30万元,消费者使用后不同程度地引起轻度脱皮不良反应。在如何确定犯罪主体性质及定罪的罪名上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11732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

剩余未完,查看全文
收藏
司法综合模拟练习试卷46

推荐资源

客服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热线

官方客服

如遇问题,请联系客服为您解决

电话客服:

客服微信:pujinet

工作时间:9:00-18:00,节假日休息

公众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