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细胞、组织的损伤)模拟试卷7
A1型题/单选题
1.不符合萎缩的描述是(C)
A. 萎缩器官体积缩小
B. 萎缩器官间质增生
C. 萎缩器官功能正常
D. 缺血可引起萎缩
解析:萎缩是指已经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间质增生。萎缩时细胞合成代谢降低,原有功能下降。未曾发育或发育不全的组织器官不属于萎缩范围。器官与组织长期受压产生压迫性萎缩,其机制是受压组织和器官缺氧缺血,故缺血可引起萎缩。
2.符合萎缩的病变是(B)
A. 淋巴结结核残留的淋巴组织
B. 老年妇女的子宫内膜
C. 先天性食管闭锁
D. 发育不全之胆囊
解析:萎缩是由于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造成的,也常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和间质细胞增生。老年妇女的子宫内膜萎缩属于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包括: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等,此外,细胞老化和细胞凋亡也是细胞、组织和器官萎缩的常见原因。淋巴结结核残留的淋巴组织、先天性食管闭锁和发育不全之胆囊不属于正常发育的器官和组织。
3.不属于内分泌性增生的是(C)
A. 地方性甲状腺肿
B. 妊娠期乳腺
C. 肝细胞结节状增生
D. 前列腺增生症
解析:增生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还可以分为内分泌性增生、炎症性增生、肿瘤性增生等。地方性甲状腺肿、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症、子宫内膜增生症都属于内分泌性增生,而肝细胞结节状增生是代偿性增生。
4.符合变性的描述是(C)
A. 属不可复性损伤
B. 导致细胞功能丧失
C. 表现为异常物质的出现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
D. 细胞体积缩小,伴功能下降
解析: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造成蓄积的原因是这些正常或异常的物质产生过多或产生速度过快。去除病因后,损伤往往可恢复正常,是非致死性、可逆性的损伤。
5.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B)
A. 心脏
B. 肝脏
C. 脾脏
D. 肺脏
解析: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尤以肝最常见,因为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
6.关于心肌脂肪变性的描述,错误的是(C)
A. 白喉外毒素可引起心肌脂肪变性
B. 磷、砷、氯仿可引起心肌脂肪变性
C. 心肌脂肪变性严重影响心脏功能
D. 心肌内出现串珠状、细小脂肪空泡
解析: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可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肌脂肪浸润,而非心肌细胞脂肪变性。重度心肌脂肪浸润可导致心脏破裂,引发猝死。心肌脂肪变性又称虎斑心,为过多的脂肪蓄积在心肌细胞中,但不影响心肌细胞的功能。
7.不属于玻璃样变的病变是(A)
A. Aschoff小体
B. Rusell小体
C. Councilman小体
D. Mallory小体
解析:Rusell小体为浆细胞内蓄积的免疫球蛋白。Councilman小体为肝细胞发生嗜酸性变所形成的均一浓染的圆形小体,也叫嗜酸性小体。Mallory小体出现于酒精性肝病的肝细胞胞浆内。Negri小体为狂犬病患者神经细胞内的包涵体。均为细胞内的玻璃样变性。Aschoff小体又称风湿小结,为纤维素样坏死,而非玻璃样变。
8.不符合含铁血黄素的描述是(A)
A. 常见于心肌细胞核两侧
B. 光镜下呈棕黄色,具有折光性
C. 由巨噬细胞吞噬的血红蛋白转化而来
D. 普鲁士蓝反应阳性
解析:含铁血黄素是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镜下呈金黄色或褐色颗粒,可被普鲁士蓝染成蓝色,故常见于巨噬细胞,亦可见于细胞外。生理情况下,肝、脾、淋巴结和骨髓内可有少量含铁血黄素。病理情况下,如陈旧性出血和溶血性疾病时,细胞组织中也可有含铁血黄素的蓄积。
9.干酪样坏死灶周边部钙盐沉积称为(D)
A. 脂肪变性
B. 玻璃样变性
C. 纤维素样变性
D. 钙化
解析:干酪样坏死常见于结核病,其坏死灶周边钙盐沉积不涉及体内钙磷代谢失调,属于营养不良性钙化。
10.下列属于不可逆病理改变的是(A)
A. 核碎裂
B. 线粒体肿胀
C. 内质网扩张
D. 细胞水肿
解析: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改变是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一旦发生坏死,就不能再恢复。而变性属于可逆性改变,当原因消除后,变性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仍可恢复,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属于细胞水肿的病变,是可逆性的。
11.中枢神经系统的坏死常为(C)
A. 脂肪坏死
B. 坏疽
C. 液化性坏死
D. 凝固性坏死
解析:液化性坏死指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性溶解,形成软化灶。因此,脑组织坏死常被称为脑软化。
12.下列哪个脏器不发生坏疽(D)
A. 肺
B. 下肢
C. 阑尾
D. 脑
解析:坏疽发生于容易被腐败菌感染的器官,如四肢、子宫、肺、肠、阑尾等,与外界相通接触细菌较多。脑在体内有血脑屏障隔离,与细菌接触机会较少,相对不易发生坏疽。
13.深部开放损伤合并厌氧菌感染,称为(C)
A. 凝固性坏死
B. 液化性坏死
C. 气性坏疽
D. 干性坏疽
解析: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坏疽。干性坏疽多为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通畅的四肢末端。湿性坏疽可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的混合物,好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气性坏疽好发于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菌感染。
14.仅一端与皮肤或黏膜相通(另一端为盲端),仅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管道称为(B)
A. 瘘管
B. 窦道
C. 糜烂
D.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158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