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炎症)模拟试卷5
A1型题/单选题
1.不符合炎症的描述是(D)
A. 既有损伤,又有修复
B. 损伤主要表现为变质
C. 渗出可局限、排除损伤因子
D. 增生的细胞具有相对自主性
解析:炎症既可以造成损伤又有修复。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一般来说,变质是损伤性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抗损伤和修复的过程。变质是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可以发生于实质细胞,也可以发生于细胞间质。渗出是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可发生增生。炎症性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肿瘤性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2.不符合炎症时液体渗出机制的描述是(D)
A. 微循环内液体静压升高
B. 组织间隙渗透压升高
C.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D. 局部小静脉大量增多
解析:渗出是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成分总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渗出液的产生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血管所致,可以引起组织水肿和浆膜腔积液。内皮细胞收缩、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及新生毛细血管壁(不是小静脉大量增多)的高通透性,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微循环内液体静压升高,可以使渗出液增多。
3.炎症局部肿胀的原因是(D)
A. 淤血
B. 纤维增生
C. 毛细血管增生
D. 炎症性充血、渗出
解析:炎症局部肿胀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炎症性充血和渗出物积聚。
4.下列哪种细胞不是通过变形运动离开血管的(B)
A. 中性粒细胞
B. 红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解析:在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都是以阿米巴样运动方式渗出的。而红细胞在血管壁严重损伤时可漏出血管,是被动过程,是流体静压力把红细胞沿白细胞游出的途径或内皮细胞坏死崩解的裂口推出血管外的。
5.急性炎症灶内与组织损伤无直接关系的是(D)
A. 病原体
B. 血管反应
C. 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D. 微循环中的红细胞
解析:急性炎症中,病原体和释放的炎性介质对组织均有损伤作用。炎症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可有血管壁的损伤和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另外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及组织碎片,而微循环中的红细胞对组织的损伤作用影响极小。
6.炎症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黏着主要是由于(C)
A. 血流缓慢
B. 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
C.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数量、亲和性增加
D. 趋化因子吸引
解析:炎症可使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表达新的黏附分子,增加黏附分子的数目和增强彼此的亲和性。
7.不参与巨噬细胞识别病原体的因子是(B)
A. C3b受体
B. 溶酶体酶
C. C3b
D. Fc受体
解析:白细胞识别感染的微生物并被激活通过以下受体:识别微生物产物的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调理素受体(涉及抗体IgG的Fc段、补体C3b和凝集素及调理素受体——Fc受体、C3b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例如干扰素-γ)。吞噬细胞识别病原体的因子还有甘露糖受体、清道夫受体和各种调理素受体。
8.关于炎症反应的防御作用,下列哪项错误(D)
A. 炎性渗出有利于消除、消灭致病因子
B. 纤维素的渗出有利于炎症的局限
C. 吞噬搬运坏死组织,有利于再生和修复
D. 吞噬细胞溶酶体成分外溢有利于炎症介质的形成
解析:炎症反应即有防御作用,又有一定的组织损伤作用。其防御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局部炎性水肿能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作用;为局部浸润的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渗出物中所含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消灭病原体;渗出物中的纤维蛋白原所形成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不仅可限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的吞噬以消灭病原体,炎症后期纤维素网架可成为修复支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被带到局部淋巴结,有利于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吞噬细胞的溶酶体成分对内皮细胞和组织有损伤作用。
9.有关细胞因子TNF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
B. 内毒素等致炎因子可促进TNF分泌
C. 可促进白细胞黏附
D. 引起疼痛
解析:细胞因子TNF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可促进白细胞黏附,具有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内毒素等致炎因子可促进TNF分泌。TNF引起发热,但不引起疼痛。
10.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炎性介质是(B)
A. 溶酶体酶
B. C5a
C. C3b
D. IL-1
解析: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的炎性介质有组胺和5-HT、C3a和C5a、缓激肽、LTC4、LTD4、LTE4、PAF、P物质等。
11.浆液性炎时,其浆液内所含蛋白主要是(C)
A. 纤维蛋白
B. 球蛋白
C. 白蛋白
D. 脂蛋白
解析: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特征,渗出的液体主要来自血浆,含有3%~5%的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同时混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12.下列关于纤维素性炎症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C)
A. 合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时应称为化脓性纤维素性炎
B. 当出现机化以后便引起纤维素性粘连
C. 其好发部位为黏膜、浆膜和肺
D. 假膜必有成分是纤维素、白细胞、浆膜间皮细胞和细菌
解析:纤维素性炎症本身就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在纤维素发生粘连以后才机化;好发部位为黏膜、浆膜和肺;假膜的成分包括黏膜细胞、纤维素、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咽部假膜不易脱落,称为假膜性炎。
13.关于化脓性炎的结局,错误的是
本文档预览:3000字符,共5049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