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5
A1型题/单选题
1.心脏骤停诊断时,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儿的(C)
A. 气管正中
B. 气管正中旁开1 cm
C. 气管正中旁开2~3cm
D. 气管正中旁开3~4cm
E. 气管正中旁开4cm
解析:心搏骤停时,触摸颈动脉搏动,一手示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儿的气管正中旁开2~3cm。
2.不属于惊厥的典型临床表现是(E)
A. 突然发生意识丧失
B. 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
C. 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
D. 严重者可持续十分钟或反复发作
E. 抽搐停止后多不易入睡
解析:惊厥的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全身和局部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眼球凝视、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发作时伴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惊厥持续时间为数秒至数分钟,发作停止后多入睡。
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A. 尿毒症
B. 电解质紊乱
C. 代谢性碱中毒
D. 水钠潴留
E. 感染
解析: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①水钠潴留。②电解质紊乱。③代谢性酸中毒。④尿毒症。⑤感染。
4.心搏呼吸骤停的患儿应最先进行的抢救措施是(E)
A. 气管切开
B. 建立静脉通路
C. 简易呼吸机
D. 气管插管
E. 口对口人工呼吸
解析:对于心搏呼吸骤停,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用人工的方法建立呼吸和循环,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和氧的供应。
5.对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家长日后观察患儿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方法是(C)
A. 心理测验
B. 智力测试
C. 游戏
D. 查体
E. 心理、智力测试
解析:对惊厥发作时间较长的患儿应指导家长通过游戏的方法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耳聋、肢体活动障碍等。
6.静脉注射强心苷制剂时间不少于(E)
A. 1分钟
B. 2分钟
C. 3分钟
D. 4分钟
E. 5分钟
解析:急性呼吸衰竭并发严重的心力衰竭时,应给予强心药,如地高辛、毒毛苷C,以及血管活性药如酚妥拉明、东莨菪碱等,每次不少于5分钟。
7.以下关于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叙述不正确的是(B)
A. 扪到颈、肱、股动脉跳动
B. 测得血压>70mmHg
C. 听到心音
D. 瞳孔收缩
E. 口唇、甲床颜色转红
解析:心脏复苏成功的标志:①扪及大动脉搏动,测得血压>60mmHg(8kPa)。②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③瞳孔缩小,这是组织灌流量和氧供给量足够的最早指征。④口唇、甲床颜色转为红润。⑤肌张力恢复或有不自主运动。
8.以下关于单纯型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说法错误的是(B)
A. 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B. 发作后清醒慢
C. 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D. 发作后除原发病表现外一切正常
E. 一半患儿在以后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解析:单纯型高热惊厥:多呈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选项A正确),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选项D正确);1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1次(选项C正确)。一半患儿在以后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选项E正确)。
9.新生儿惊厥时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D)
A. 二便失禁
B. 高热
C. 舌咬伤
D. 两眼凝视
E. 角弓反张
解析:惊厥的不典型表现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表现为两眼凝视、反复眨眼、咀嚼、1侧面肌或口角抽动、单侧肢体抽动、呼吸暂停等微小动作,一般神志清楚。
10.关于急性肾衰竭患儿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E)
A. 控制液体的入量,坚持量入为出
B. 血液透析在1~2小时内使血钾降至正常范围
C. 保持居室卫生,严格无菌操作
D. 定时翻身、拍背
E. 透析治疗者应注意限制蛋白入量
解析: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如下。①维持体液平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控制液体的入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了解有无水肿加重。②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证患儿休息。④保证营养供给:透析治疗时因丢失大量蛋白质,所以不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长期透析时可输血浆、水解蛋白、氨基酸等。⑤密切观察病情。⑥心理护理。⑦健康教育。
11.下列选项中由微生物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是(C)
A. 心源性休克
B. 过敏性休克
C. 感染性休克
D. 急性中毒
E. 低血容量性休克
解析: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如下。①微循环障碍:当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侵入人体后,引起全身微循环反应性调节紊乱,相继出现痉挛、扩张,发展至衰竭状态。②神经-体液调节失衡。③细胞代谢功能障碍。④内源性炎症介质释放。
A2型题
12.患儿,男,3岁。1小时前误服浓盐酸少许入院,意识清楚,唇、口腔有灼伤,上腹区疼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D)
A. 催吐
B. 洗胃
C. 导泻
D. 口服氢氧化铝凝胶
E. 口服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浓盐酸具有强腐蚀性,患儿已出现灼伤故不能采取催吐,洗胃方式加重损伤,浓盐酸呈酸性,口服氢氧化铝凝胶可起到解毒作用,服用碳酸氢钠溶液可产生过多气体,引起呃逆。
13.患儿因急性呼吸衰竭严重缺氧.为提高氧饱和度而调节氧浓度达到65%,其持续时间应当为(A)
A. 4~6小时以内
B. 6~8小时以内
C. 8~10小时以内
D. 10~12小时以内
E. 12~24小时以内
解析:急性呼吸衰竭严重缺氧,为提高氧饱和度而调节氧浓度达到65%,其持续时间应当为4~6小时以内。
14.患儿,女,10个月。拟“先天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收入院,为该患儿输液时速度应控制在(C)
A. 3ml/(kg·h)
B. 4ml/(kg·h)
C. 5ml/(kg·h)
D. 6ml/(kg·h)
E. 10ml/(kg·h)
解析:预防心力衰竭,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每小时<5 ml/kg)。
A3/A4型题虚题型
患儿,男,10个月。突发高热、烦躁,吃奶后频繁呕吐,入院就诊。查体:体温38℃,意识模糊,眼神呆滞,颈有抵抗,前囟隆起。
15.该患儿应考虑为(B)
A. 高热惊厥
B. 颅内压增高
C. 婴儿痉挛症
D.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E. 癫痫
解析:
16.该病发病机制主要为(C)
A. 神经细胞突然异常放电引发惊厥
B. 下呼吸道不畅引起低氧血症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91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