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2
A1型题/单选题
1.新生儿腰椎穿刺进针位置选择(D)
A. 第1~2腰椎间隙
B. 第2~3腰椎间隙
C. 第3~4腰椎间隙
D. 第4~5腰椎间隙
E. 第3~5腰椎间隙
解析:儿童脊髓在出生时重2~6g,结构已较为完善,功能也较为成熟。新生儿脊髓末端位置较低,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达第1~2腰椎间隙。故给婴幼儿做腰椎穿刺时,应在第4~5腰椎间隙为宜,4岁以后应以第3~4腰椎间隙为宜,以免损伤脊髓。
2.关于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
A. 小儿3岁时脑的发育与成人无区别
B. 小儿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
C. 小儿脑脊液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
D. 正常新生儿脑脊液蛋白质不超过1.2g/L
E. 小儿神经系统很不稳定,易出现惊厥或昏迷
解析:小儿出生时大脑表面已有较浅而宽的沟回,发育不完善,脑皮质较薄,细胞分化较差,髓鞘形成不全,灰质和白质的分界不明显。生后3个月时神经纤维髓鞘逐渐形成,但神经活动不稳定,皮层下中枢兴奋性较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表现出肌肉张力较高,常出现无意识的手足徐动。婴幼儿时期遇到强刺激时易发生昏睡或惊厥(选项E正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逐渐成熟与复杂化。儿童1岁时完成脑发育的50%、3岁时完成脑发育的75%、6岁时完成脑发育的90%(选项A错误)。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儿童脑耗氧量占机体总耗氧量的50%,而成人为20%,所以儿童对缺氧的耐受性较成人差(选项B正确)。小儿脑脊液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选项C正确)。正常新生儿脑脊液蛋白质总量在0.2~1.2g/L(选项D正确)。
3.引起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E)
A. 脑膜炎球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肺炎链球菌
D. B组溶血性链球菌
E. 大肠埃希菌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致病菌与患儿年龄关系密切。新生儿及2个月以下的婴儿,致病菌多以革兰阴性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包括(E)
A. 注意力缺陷
B. 活动过度
C. 任性冲动
D. 情绪不稳
E. 神经检查多异常,智力偏低
解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①活动过度始于幼儿时期,如从小摇篮或小车外爬。②注意力不集中,小儿易受环境影响,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③患儿还有情绪不稳,任性冲动,不能控制自己等。④学习困难,学龄儿童则表现上课不能遵守纪律,小动作多,容易激动,听觉辨别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低,但智力正常。
5.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治疗的疗程是(B)
A. 1周
B. 2~3周
C. 4~5周
D. 5~6周
E. 7周
解析:细菌性脑膜炎抗生素的疗程不少于2~3周。
6.“落日眼”常见于(B)
A. 颅缝早闭
B. 脑积水
C. 脑膜炎
D. 白内障
E. 硬脑膜下积液
解析:脑积水患儿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落日眼”,还可有“破壶”音。
7.注意缺陷障碍的护理诊断主要是(A)
A. 思维过程改变
B. 脑水肿
C. 呼吸型态改变
D. 进食自理缺陷
E. 急性循环充血
解析:注意缺陷障碍的护理诊断如下。①思维过程改变:与神经发育延迟或损伤、遗传因素有关。②焦虑(家长):与患儿常有攻击破坏行为及学习成绩落后有关。
8.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未明时,可首选的抗生素为(B)
A. 青霉素
B. 头孢曲松钠
C. 青霉素+链霉素
D. 青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E. 青霉素+万古霉素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在病原菌未明确时,一般选用头孢曲松钠100mg/(kg·d),或头孢噻肟钠200mg/(kg·d),治疗10~14天。病原菌明确后,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9.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哪种情况下可排除并发硬脑膜下积液(E)
A. 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
B. 脑脊液正常,而前囟仍明显隆起
C. 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发生原因不明的呕吐
D. 持续嗜睡、昏迷或惊厥
E. 头围增大,叩诊闻及“破壶”音
解析:大约30%~60%的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患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婴儿多见。经48~72小时治疗后发热不退或退后复升,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反复的患儿,首先应考虑并发硬脑膜下积液的可能。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时,婴儿头围迅速增大,颅骨缝裂开、头支变薄、静脉扩张,患儿额大面小。由于颅骨缝裂开,头颅叩诊可呈“破壶”音。
A2型题
10.患儿,男,1岁。患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菌培养为肺炎链球菌。首选治疗药物为(C)
A. 红霉素
B. 氯霉素
C. 青霉素
D. 庆大霉素
E. 克林霉素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选择见表13-1。
11.患儿,男,9个月。因化脓性脑膜炎入院,现患儿颅内压增高,遵医嘱给予甘露醇,正确的护理操作是(E)
A. 尽量选择远端静脉
B. 缓慢静脉滴注
C. 尽量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
D. 药液中有结晶不影响使用
E. 注射时药液不能漏到血管外
解析:遵医嘱给予甘露醇,用药前要检查药液是否有结晶,若有结晶可将液体瓶放在热水中浸泡待结晶消失后再用。先缓慢静脉推注后静脉滴注。不能与其他药液混合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药液时不能漏到血管外。
12.患儿,男,4岁。发热1天,惊厥20分钟来院。查体:意识不清,口吐白沫,四肢阵挛。决定给予地西泮止痉治疗,用法错误的是(D)
A. 每次0.3~0.5mg/kg
B. 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
C. 每次最大量<10mg
D. 稀释后若混浊禁用
E. 无效时15~20分钟后可重复
解析:地西泮注射液分别用生理盐水、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水稀释时,均会出现白色沉淀物,可以静脉推注。
A3/A4型题虚题型
患儿,女,2个月。因发热、呕吐3天,惊厥2次入院,脑脊液结果支持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13.此病常见病因病原菌为(B)
A. 脑膜炎双球菌
B. 大肠埃希菌
C. 肺炎链球菌
D. 流感杆菌
E. 副流感杆菌
解析:
14.此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不包括(D)
A. 脑积水
B. 硬脑膜下积液
C. 脑疝
D. 肺部感染
E. 脑室管膜炎
解析: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①硬脑膜下积液。②脑积水。③脑室管膜炎。④水和电解质紊乱。⑤脑疝。
15.患儿继而出现一侧瞳孔扩大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6865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