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模拟试卷2
A1型题/单选题
1.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
A. 腹痛、腹泻
B. 高热
C. 米泔水样便
D. 脓血便
E. 里急后重
解析: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如下。①毒血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不适。②肠道症状。a.腹痛:便前加重、便后缓解,左下腹明显。b.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10~20次/日,有里急后重。③体征: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
2.典型急性菌痢患儿大便呈(D)
A. 米泔水样便
B. 柏油样便
C. 灰陶土样便
D. 少量脓血便
E. 果酱样腥臭便
解析:细菌性痢疾便常规:起病初期可无异常发现,以后大便中含黏液及脓血,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脓细胞和巨噬细胞。
3.水痘患儿作为唯一的传染源,具有传染性的时段为(E)
A. 潜伏期
B. 出疹期
C. 出疹前10天至出疹后5天
D. 出疹前5天至第一批疹退
E. 出疹前1~2天全部疱疹结痂
解析:水痘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发病过程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仅1天左右,常在起病当天或次日出疹。从出诊前1~2天至病损结痂为止,均有很强的传染性。
4.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严重的部位是(B)
A. 盲肠
B. 直肠和乙状结肠
C. 降结肠
D. 回肠末端
E. 升结肠
解析: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最严重的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5.急性粟粒性肺结核伴结核性脑膜炎时,在应用足量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加用泼尼松,疗程为(B)
A. 1~2个月
B. 2~3个月
C. 3~4个月
D. 4~5个月
E. 5~6个月
解析: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有严重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者,在应用足量抗结核药物的同时,可用泼尼松1~2mg/(kg·d),1个月后逐渐减量,疗程8~12周。
6.对于麻疹患儿发热的护理正确的是(D)
A. 酒精擦浴
B. 冷敷降温
C. 立即给予退热药物
D. 超过40℃时给予少量退热剂
E. 不予处理
解析:麻疹患儿治疗要点如下。降低体温: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降低体温,如减少盖被、温水擦浴等,避免给予冷敷、冰袋及酒精擦浴等,因体温骤降可引起末梢循环障碍导致皮疹突然隐退,影响出疹。体温达到40℃以上,可使用小剂量退热药,以免诱发惊厥。
7.对水痘的临床症状描述,正确的是(E)
A. 口周苍白圈
B. 疹退留有色素沉着
C. 潜伏期为1~12天
D. 水痘为自限性,7日左右自愈
E. 皮疹分批出现,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性状皮疹
解析: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发病过程可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前驱期仅1天左右,常在起病当天或次日出疹。急性起病,前驱期婴幼儿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表现为低热、不适、畏食、流涕、咳嗽等。年长儿可有轻、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乏力、食欲缺乏、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疹期。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天左右可以自愈。皮疹分批出现,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椭圆形小水疱,直径3~5mm,位置表浅,周围伴有红晕。
8.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B)
A. 睾丸炎
B. 卵巢炎
C. 胰腺炎
D. 心肌炎
E. 脑膜炎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如下。①脑膜脑炎可在腮腺炎出现前、后或同时发生,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少见惊厥和昏迷,脑脊液呈无菌性脑膜炎样改变。大多预后良好,但也偶见死亡及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②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为单侧受累,睾丸肿胀疼痛,约半数病例可发生萎缩,双侧萎缩者可导致不育症。③急性胰腺炎较少见。常发生于腮腺肿胀数日后,出现中上腹剧痛,有压痛和肌紧张,伴发热、寒战、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④其他:可有心肌炎、肾炎、肝炎等。
9.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初次免疫时需(E)
A. 口服1次
B. 每周1次,口服2次
C. 每周1次,口服3次
D. 每月1次,口服2次
E. 每月1次,口服3次
解析:对所有小儿均应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进行主动免疫。基础免疫自出生后2月龄的婴儿开始,连服3剂,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免疫一次。还可根据需要对5岁以下的儿童实施基础免疫外的强化补充免疫接种。
10.结核病原发综合征典型的胸部X线片表现是(C)
A. 云雾状阴影
B. 团块状阴影
C. 哑铃状双极影
D. 斑点状阴影
E. 粟粒状阴影
解析:结核病原发综合征的X线胸片呈典型哑铃状“双极影”;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边缘模糊称炎症型,边缘清晰称结节型。
11.麻疹患儿具有传染性的时期是(E)
A. 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
B. 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时
C. 出疹开始至出疹后5天
D. 出疹后3~7天
E. 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
解析: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前驱期和出疹期患者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患者出诊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期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12.以下哪一项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B)
A. 通过隐性感染者传染
B. 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具持久免疫
C. 夏天为本病的高峰季节
D. 婴幼儿为好发人群
E.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持久。多发生在5~15岁(特别是5~9岁)儿童。
13.乙脑的护理诊断不包括(B)
A. 体温过高
B. 疼痛
C. 急性意识障碍
D. 潜在并发症:惊厥,呼吸衰竭
E. 焦虑
解析:乙脑常见的常见护理诊断如下。①体温过高。②急性意识障碍。③潜在并发症:惊厥、呼吸衰竭。④焦虑(家长)。
14.下列哪项描述对判断发热患儿是否患麻疹最有价值(C)
A. 颈部淋巴结肿大
B. 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及结膜充血
C. 麻疹黏膜斑
D. 1周前有麻疹接触史
E. 身上有皮疹
解析:
15.有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 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
B. 病毒大量存在于涎腺和涎液中
C. 6岁以下儿童患病后症状不明显
D. 15岁以上感染者呈典型症状
E. 全年均可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传染源。
A2型题
16.患儿,男,5岁。发热、腹痛数天,伴一侧腮腺肿大,外周血检测正常。应最先进行的检查是(E)
A. 尿常规检查
B. 胸部X线检查
C. 血糖及尿糖
D. 转氨酶及肝功能检查
本文档预览:3500字符,共9051字符,源文件无水印,下载后包含无答案版和有答案版,查看完整word版点下载